全部藏品

探索340個藏品
玉魚
玉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淡黃綠色,質地細膩溫潤,頭尾有褐色沁,尾部另有網絲狀灰褐斑。器身扁平,眼孔周壁並不圓弧,可能並非鑽磨而成。魚身有五道縱線,線間刻出六鱗,尾鰭由十數道略平行縱線構成,均為淺雕陰紋。
石牛
石牛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牛形立雕,口微張如一長條,頭上兩"臣"形眼,鼻刻為"( )"形,眼後為一對彎角,曲伏於背上,表面上刻有簡單紋飾,下為兩小耳,僅有陰紋表現,背部近平,四足略具形式,有短尾,色灰白。
陶立梟
陶立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斂翅的立梟,鳥首近圓,喙部突出,喙尖下勾,以兩圓泥片表現雙眼。身作扁長方形,正面中央有一脊,脊兩側各有一排三個的長方孔。身軀下端外翹,復內收為底座。鳥首頂端有二穿,鳥首背面底部另有一較大孔洞。
玉雙梟鐲形飾
玉雙梟鐲形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位於南墓道上層夯土,出土時斷為兩片,同出尚有七十餘件玉石器,發掘者認為可能為一組佩飾。色淡綠,玉質溫潤。器形獨特,半圓形,圓弧再均分為二,其上各有一立梟。梟首為浮雕,喙部突出,於中段位置鑽孔,並由下往上切割,使喙尖端與器壁分離。器末端以鏤空方式表現兩足與對分之尾部。
大示 玉魚飾
大示 玉魚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淡青色,眼部以孔代目,尾處亦有孔,可能用於繫掛。魚身上下有背鰭、腹鰭,皆陰刻成紋。其中一面由魚尾向頭部陰刻銘文「大示止它」三字。「大示」為殷人直系祖先集合稱謂,「止它」是「危害」之意。
牛首刀
牛首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牛頭刀,全身分為身、柄、本三部,身部凸背凹刃,柄為實心,斷面成橢圓形,中有一穿縫,本端為牛頭形,柄及本部皆殘留松綠石,身與柄交接處有闌,鏽蝕。柄部有織物痕跡。
馬首刀
馬首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馬首刀分為身、柄、本三部,身部凸背凹刃,柄為實心,斷面成橢圓形,中有一條穿縫,本端為馬頭形,並鑲嵌綠松石,身與柄交接處內側有欄。
珊瑚石龜
珊瑚石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紅褐色基底,滿含白色圓形珊瑚化石,背部沾有銅綠。龜形,底部略平,頸部有二粗一細三道陰弦紋。嘴頰兩側有一穿貫通,背部有一單面鑽孔。一眼似有黑色顏料點染。
帶刻辭鹿頭骨
帶刻辭鹿頭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為一鹿頭骨,刻有甲骨文14字,字體風格與R041038相同。記載殷王田獵的事,包含了田獵的時間和地點。可能田獵獲鹿,就把相關的事刻在鹿頭上。
高宗純皇帝登極恩詔
高宗純皇帝登極恩詔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世宗行將大漸之際,張廷玉(1672-1755)等重臣趕赴圓明園,宣讀皇帝硃筆親書的密旨,這份密旨除了指定傳位人選之外,還有其他重要的人事指示。
吏部咨文
吏部咨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仁宗遺詔頒布後月餘,內閣於九月初六日繕呈遺詔副本以備皇帝隨時展覽之用,宣宗閱後發現遺詔中提及高宗降生避暑山莊之事,似有蹊蹺,於是親自檢閱乾隆朝實錄,確定其祖是在「康熙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降於雍和宮邸」。
滿文本世祖章皇帝即位大赦詔書
滿文本世祖章皇帝即位大赦詔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件滿文詔書係黃紙墨刻本,是清入關前所頒布。世祖六歲時於盛京大政殿(篤恭殿)即位,當時由和碩睿親王多爾袞(1612-1650)等率內外諸王、貝勒等文武羣臣行三跪九叩頭禮,禮畢,頒發此大赦詔書,以明年為順治元年。
閩浙總督郝玉麟題本
閩浙總督郝玉麟題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詔書經中央頒布之後,齎詔官攜帶寶詔及謄黃詔書,至指定各地宣讀,而奉詔官員照例應將接到詔書日期報部備察。
兵部火票
兵部火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代驛遞,凡由京驛馳送達外省的公文,皆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驛站接遞。火票以板刻印刷,向來軍機處交出公文,簽發「馬上飛遞」者,定限「日行三百里」;遇有最緊要事件,始以「日行六百里加緊」字樣加簽。此兵部火票,除以漢文簽發「馬上飛遞」外,右下方並以滿文簽發「馬上飛遞」。
署四川北總兵官王延詔揭帖
署四川北總兵官王延詔揭帖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代各省督撫提鎮進呈題奏本章時,隨本附上揭帖數通,一送通政司備查,另送相關部科;揭帖的內容與題奏本相同。
吏部咨文
吏部咨文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順治元年十月初十日登極恩詔內一款:滿洲開國諸臣,運籌帷幄,決勝廟堂,汗馬著功,開(闢)疆展土,俱應加封公侯伯世爵,錫之誥券,與國咸休,永世無窮。吏部以未奉加封功臣之詳細名錄,故咨請內院查照詳開應封勳爵誥券,以便題請遵奉施行。
兵科錄疏稿
兵科錄疏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詔書奉皇帝之命頒布,由中央派遣齎詔官攜帶多份詔書,分赴各地頒詔。據兵科右給事中向玉軒奏稱,其奉命齎詔前往陝西,惟自京至秦往返六千餘里,故懇請恩賜廩給,以支付星馳期間日用所需。
禮部移會
禮部移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詔書奉皇帝之名頒布後,將選派齎詔官員、掣定省分及往返限期;各該員於起程時,亦將赴禮部祗領詔書,並知照兵部取得勘合,於欽限內完成頒詔任務,返回中央。 移會係在京衙門間的一種平行文書,本件為禮部行文內閣典籍廳,故用「移會」。
大學士管理吏部舒赫德題本
大學士管理吏部舒赫德題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沿明制,中央與地方官員向皇帝言事的公文書,稱題本。六部等衙門題本,直送內閣票籤,則稱部本。舒赫德(1710-1777)在此題本內表示,直隸地方遞送軍機處發雲南、貴州公文三件,簽發兵部火票,係「日行六百里加緊」。
世祖章皇帝遺詔(簿冊抄本)
世祖章皇帝遺詔(簿冊抄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簿冊抄錄了自順治十六年(1659)十月起至康熙二十年(1681)間頒發的敕諭、詔書、冊文等二十道。其中〈世祖章皇帝遺詔〉亦收錄其中,內容與登錄號087506-001遺詔的內容一致。
聖祖仁皇帝遺詔(第三份)
聖祖仁皇帝遺詔(第三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聖祖仁皇帝登極恩詔(簿冊抄本)
聖祖仁皇帝登極恩詔(簿冊抄本)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世祖以二十四歲英年患痘遽逝,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皇太子玄燁繼位為帝,頒詔大赦,年號康熙,是為清聖祖。
聖祖仁皇帝遺詔(第二份)
聖祖仁皇帝遺詔(第二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