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84個藏品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角色劇照
林嘉義
劇中角色:張成南。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閹雞(前篇)》演出一景
林嘉義
《閹雞(前篇)》改編自張文環的中篇小說〈閹雞〉,發表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出刊的《台灣文學》第3號,之後由林博秋改編成舞台劇本。同年9月由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首演。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華興片廠座談會(1990)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林鐵硯、涂鐘松、游甲生、何基明、何玉華、陳姿伃、賴天賜,於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重聚。 國家電影資料館(今國家電影中心)於1990年9月22日、11月9日分別在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及位於台中的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舉辦「華興片廠」座談會。 台北座談會出席人員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演出一景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合影
1943年舞台劇《阿里山》合影
林嘉義
《阿里山》共分三幕五場,講述講吳鳳殺身成仁的故事。 由林摶秋擔任導演、簡國賢編劇、呂泉生配樂。1943年1月17日由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桃園首演,2月12日於台北公會堂(即台北中山堂)公演。
《吾土吾民》媒體採訪照
《吾土吾民》媒體採訪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右起:崔福生(飾朱安奎)、王引(飾杜興漢)、導演李行、傅碧輝(飾李母)。 後排右起:秦漢(飾李月亭)、林鳳嬌(飾杜湘靈)、鄧光榮(飾朱友賓)、曹健(飾木村大佐)、陳鴻烈(飾韓士欽)。 由馬氏影業公司出品,李行執導的抗日電影《吾土吾民》,1974年10月開拍,1975年8月在台上映。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韓國外景,拍攝隊長車子故障場景,導演李行(右5)站在攝影機後方指導崔福生(左1)等人。 講述鍾理和與妻子鍾台妹生平故事的《原鄉人》,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1980年8月在台灣上映。
《彩雲飛》現場合影
《彩雲飛》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導演李行、-、鄧光榮、-、甄珍、-、傅碧輝、-、、-。 1973年上映,由李行執導、改編瓊瑤小說的電影《彩雲飛》借用葉公超位於天母的宅邸拍攝。
《養鴨人家》場景平面圖
《養鴨人家》場景平面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養鴨人家》藝術指導鄒志良繪製,戲中林家、賴家的平面圖,翻拍照。 以中央電影公司布景平面圖專用稿紙繪製,右側有導演李行的簽名。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在中影攝影棚搭景拍攝颱風夜鴨寮淹水場景,使用大型風扇製造強風。工作人員穿著雨衣,在人造雨及水池中進行拍攝。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是根據鄭豐喜自傳小說改編,1978年7月在台上映,創下該年度國片賣座紀錄,並囊括第15屆金馬獎六項大獎。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原鄉人》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外景拍攝,導演李行(中坐,抱小孩者)看秦漢(左1,飾鍾理和)對戲。 講述鍾理和與妻子鍾台妹生平故事的《原鄉人》,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1980年8月在台灣上映。
《風從那裡來》現場工作照
《風從那裡來》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泥地打架景,左起:歐威、柯俊雄聽導演李行講解。 受西部片啟發的《風從那裡來》由李行執導、台聯影業有限公司出品,1972年8月在台上映。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甄珍(左)、導演李行。 《心有千千結》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改編自瓊瑤小說,1973年10月在台灣上映。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心有千千結》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導演李行在拍攝現場。 《心有千千結》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李行執導、改編自瓊瑤小說,1973年10月在台灣上映。
《路》勘景照
《路》勘景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崔福生(左1)、導演李行(左3)、藝術指導鄒志良(左5)、副導演李融之(右5)、王戎(右3)、陳坤厚(右1)與原住民舞者合影。 講述父子關係的《路》,由李行執導、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967年12月在台上映。
《路》勘景照
《路》勘景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工作人員在碧綠神木前合影,左起:王戎、藝術指導鄒志良、副導演李融之、編劇張永祥、導演李行、劇務楊琪、陳坤厚、崔福生、攝影助理張德乾、司機。 講述父子關係的《路》,由李行執導、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967年12月在台上映。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新加坡外景拍攝,導演李行(左3)和攝影指導賴成英(右5)、攝影助理楊弘(右4,待確認)等工作人員站在橋邊。 根據瓊瑤的小說改編,李行執導,由馬氏影業(香港)公司出品的《海鷗飛處》,於1974年6月在台上映。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汪洋中的一條船》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棚內搭建的小鎮街景,導演李行(左)與林鳳嬌(中,飾吳繼釗)及秦漢(右,飾鄭豐喜)。 李行代表作品之一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是根據鄭豐喜自傳小說改編,1978年7月在台上映,創下該年度國片賣座紀錄,並囊括第15屆金馬獎六項大獎。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海鷗飛處》現場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掌鏡者為攝影指導賴成英,導演李行坐在他後方。 根據瓊瑤的小說改編,李行執導,由馬氏影業(香港)公司出品的《海鷗飛處》,於1974年6月在台上映。
《心有千千結》工作照
《心有千千結》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男主角秦祥林。 導演李行首次與秦祥林合作,由大眾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國際影片有限公司發行的《心有千千結》,1973年10月在台上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