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136個藏品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右1戴眼鏡者)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該片使用35mm Mitchell BNC為主力攝影機,Mitchell NC輔助。 照片中的攝影機為Mitchell BNC。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前排坐者左起:曾仲影、辛奇、陳俊良、賴成英。 後排站者左2起:李美彌、川瀨健一、李泉溪。 2001年1月,第6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台灣主辦,在台北舉行。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王孫、陳義、高幸枝、戴黃翩翩(戴傳李夫人)、辛奇。 2002年11月16日第39屆金馬獎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坐者左起:辛奇、賴成英、李美彌、高仁河。 2001年1月,第6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台灣主辦,在台北來來飯店(即現在的喜來登飯店)舉行。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2001年第6屆兩岸三地導演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起:辛奇、賴成英、李美彌、X。 2001年1月,第6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由台灣主辦,在台北來來飯店(即現在的喜來登飯店)舉行。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左)。 2002年11月16日第39屆金馬獎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前一晚舉行入圍酒會。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2002年第39屆金馬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辛奇(左)、黃仁。 2002年11月16日第39屆金馬獎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寂寞的十七歲》工作照
《寂寞的十七歲》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寂寞的十七歲》拍攝現場。 左2為導演白景瑞(坐者)、左2為攝影師林贊庭與35mm Mitchell Mark II攝影機,右1為演員唐寶雲,右3在量光的是攝影助理陳坤厚。 1968年第6屆金馬獎,白景瑞和林贊庭分別以《寂寞的十七歲》榮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彩色攝影獎。
《西施》工作照
《西施》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與導演李翰祥(坐者)合作古裝大戲《西施》,該片場面浩大,道具考究,服裝精美,化妝細膩,為台灣電影開創古裝片的製作典範。 攝影機應是台製廠自有的35mm Newall攝影機。
《吳鳳》攝影師山中晋
《吳鳳》攝影師山中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鳳》(1962)由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厰)特別聘請日本攝影師山中晋(晉),以其自備的35mm Arriflex 35 IIC攝影機和新藝綜合體鏡頭來台擔任攝影師一職。
《再見阿郎》工作照
《再見阿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0年,攝影師林贊庭拍攝《再見阿郎》夜景戲時,吊在火車的車廂外拍攝演員張美瑤把頭探出車廂外的鏡頭。
林鴻鐘(工作照)
林鴻鐘(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攝影師林鴻鐘拍攝《八仙過海掃妖魔》時,被吊在米篮裡做升降效果。
《烈火》工作照
《烈火》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0年,楊世慶(右1)執導的《烈火》,攝影棚內現場鋪設鐵製軌道。
林贊庭(工作照)
林贊庭(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0年,攝影師林贊庭拍攝有關台北市交通的紀錄片時,坐在消防雲梯車上拍攝中山北路的大遠景。
王滿嬌與辛奇
王滿嬌與辛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滿嬌(左)、辛奇。拍攝時地不詳。 1965年上映,辛奇執導、王薏雯(即王滿嬌)編劇的《悲戀公路》,在台灣日報主辦中華民國54年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鼎獎的「最佳編劇獎」。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該片使用35mm Mitchell BNC為主力攝影機,Mitchell NC輔助。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10月 - 1966年2月,美國導演勞勃懷斯(Robert Wise)帶領《聖保羅砲艇》(The Sand Pebbles)團隊來台拍攝外景。該片使用35mm Mitchell BNC為主力攝影機,Mitchell NC輔助。 照片中的攝影機為Mitchell NC。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陽傘下坐著的是導演李泉溪,右3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以Eyemo攝影機拍攝。 左3為導演李泉溪,右3彎腰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大橋情淚》工作照
《大橋情淚》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7年,導演李泉溪與成功影業社周天生、林仲黎、黃良雄合作,租借當時位於台中南區復興路146號的民生戲院,設立金山電影製片廠。 《大橋情淚》是金山電影製片廠的創業作,右1為攝影師洪慶雲、右2是林鴻鐘。 此張工作照使用的是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
林文錦(工作照)
林文錦(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73年,攝影師林文錦(右)與導演丁善璽(左)在《突破國際死亡線》拍攝現場。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 35 IIC。
《惡夢初醒》工作照
《惡夢初醒》工作照
林贊庭
拍攝《惡夢初醒》(1951)所使用的是攝影機是向空軍總部借用的35mm Mitchell Standard攝影機。 掌鏡者為攝影師為王士珍,攝影大助是華慧英(右)及二助林贊庭(左)。
《好夢連牀》工作照
《好夢連牀》工作照
洪慶雲
1972年,潘壘(左下角戴墨鏡者)為第一影業公司執導《好夢連牀》。 攝影機右邊是攝影師洪慶雲、左為攝影助理涂東鄉。前方背影為女主角秦蜜、男主角。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狐妻》工作照
《狐妻》工作照
洪慶雲
《狐妻》1970年上映,由侯錚執導,張揚、潘迎紫主演的國語片。 外影拍攝時,攝影師必須克服艱險的地形,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架設攝影機拍攝。 掌鏡的是攝影師洪慶雲、攝影機鏡頭前後為當時跟隨洪慶雲的兩位攝影助理張煌雄、涂東鄉。 攝影機為35mm Arriflex(型號尚待查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