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68個藏品
長背心
長背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近代卑南族男子的服飾組合多以藍、黑、白色的上衣再加上刺繡的綁腿褲;較年長者則穿布滿菱形紋飾、紅色為主的無袖上衣。從刺繡手法來看,卑南族以十字繡法裝飾在黑棉布上最為普遍,相當大部分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花草、菱形、三角以及四方紋等,而人形舞蹈紋則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顏色以紅、白、紫色為主。
披肩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披肩亦可視為肩飾,魯凱族的各種裝飾大致可分為頭飾、耳飾、肩飾、手飾、腰飾及腳飾等,除了增加美感之外,也和服飾一樣須配合身分地位來配戴。階級地位表現於配飾、衣服圖案及材料;成就地位則表現於頭飾及衣服圖案。圖案中以百合花飾最為特殊,代表了貞潔(女)及善於狩獵的勇士(男)。
無袖長 上衣
無袖長 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Lukus Tuyuq 為男性之盛裝,平時不隨意穿著,於歲時祭儀、特別於新年祭Smatu/Smyatu時才穿著。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317-318):
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織品使用傳統織作Lukus的技法,緯挑、夾織出『三民主義』等字樣,從織品上可看見當代政經環境對織布文化的影響與變遷。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男用長上衣
男用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Lukus Tuyuq (男性無袖長衣) 為男性之盛裝,平時不隨意穿著,於歲時祭儀、特別於新年祭Smatu/ Smyatu時才穿著。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317-318):
披肩(毛貨)
披肩(毛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Toyax(女性披風)。也可做女性裙片。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323-324, 400):
男子披肩
男子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卑南族以十字繡法裝飾在黑棉布上最為普遍,相當大部分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花草、菱形、三角以及四方紋等,而人形舞蹈紋則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顏色以紅、白、紫色為主。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kowawan(大禮冠盤帽)象徵大頭目兼祭司的氣勢威望與崇高地位,僅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的大冠鷲羽毛,代表部落的年齡階級,羽飾下方加紮人髮。新選出頭目時須舉行儀式,獲得神靈同意後才可製作新帽。
男子頭飾
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構成之圖案,正中央為一太陽形之帽徽,帽徽周圍綴飾有人工山豬牙,中心有一貝片及琉璃珠;帽徽兩旁各有一百步蛇圖飾,綁線及垂飾為黃、紅及綠色開絲米龍線。
女子頭飾
女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色絨布上縫飾珠串及貝殼構成之圖案,其上並有四個以一圓形貝片及琉璃珠、山豬牙做成之裝飾,帽頂周緣圈飾以山豬牙,在帽頂中間另以絨布圈成環斜放縫製在本體上,上亦飾以串珠及貝殼,帽沿下圍則有菱形金屬片垂飾。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鮮綠色長帶狀化學纖維布製作而成,布在長邊對褶,兩端各接縫一塊小長方白色十字繡布,內襯硬紙板,背面再以尼龍碎花布縫合,下端並各綴紅綠黑白不等之流蘇。繡布花紋有直條形、迴雲紋、曲折形、葉形等,色彩為黑、紅、綠、黃等。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鮮綠色之化學纖維材質布料長邊對褶車縫成帶狀,兩端再車縫一白色長方小塊之十字繡布,繡布下縫襯硬紙塊,與背面之小碎布縫合,尾端再縫飾流蘇,繡片上紋樣有菱形、方形、曲折形、蜂巢形、直線等不同彩色圖飾。
短上衣
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製已剪裁無領,對襟右衽,四處有毛線製相對鈕扣穿鼻及鈕扣為漢式。並有一對黑布頸帶衣背中央,衣二側,袖上緣鑲白底暗綠色曲折紋,菱形花,線條等圖案花邊。頸部四周裱菱形,鐵十字花邊。衽布圖案為曲折紋,鋸齒紋,十字紋等幾何紋搆成。襟一邊為藍底白色斜曲折紋花邊。一般為暗綠底黑太陽花邊。
黑花衫(女用)
黑花衫(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布製,已剪裁為漢式,右衽,有袖,有領,二側開大叉,四處有鈕扣三紅一黑及對稱之穿鼻。穿鼻為紅、橙、綠諸色毛線製,呈帶形。衣領及襟緣藍布條與白底連續黑色環花邊。領周與襟上鑲,紅、白、綠、暗綠、黃、粉紅諸色構成的人形線條,曲折紋及透孔十字紋。
短上衣
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花綢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造成右衽,有二紐扣,一為銅製為漢式。花綢為紅底黃,暗綠,藍,橙等色的花朵樹葉,鳥圖案組成。衣下緣,背中央,袖端裱紅布,布上縫綴黑,綠,黃,橙,白諸色珠串,構成花形,人形,臼形等圖案。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紅布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二緣為二層銀珠串,其內緣為銀白,草綠色橢圓珠串縫成的曲折紋。再內緣有一銀珠串,二銀珠串夾太陽花,太陽花心為鈕扣,花瓣由,銀白或綠色的橢圓珠構成,每一花花瓣同一色。花二側由銀白或草綠珠構成交叉曲折紋,由綠或銅黃橢圓珠間隔之。
樹皮布製女用腰圍
樹皮布製女用腰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裙之裁剪法特殊甚為罕見,以樹皮布長78cm、寬36cm一塊,在其兩側下緣並齊,縫於布之兩側之樹皮布兩塊各長60cm、寬10cm,即成一條女裙,裙上緣再縫一條樹皮帶。裙的穿法是將裙穿在身之左側,一半在身前方,一半在身之後方,裙上布帶自左腋下拉出,前後兩根相繫於右肩之上。
樹皮布製套袖
樹皮布製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用一棵lidai的樹皮打製成的樹皮布縫成套袖。使用楮皮布料長140.0cm,寬30.0cm一塊,先橫摺成一筒狀,對摺著縫用竹針穿線縫合其兩端各約40cm,筒之中間一段,不要縫合,穿袖套時兩臂由中間開口處伸入袖筒,中間的一段橫於背部。
男子綁褲
男子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兩褲腳主要以紅黃黑藍白紫紅等毛線夾織花紋的織布貼縫在中間,由裡往外兩側分別再加縫紅黃綠紅及黑底白圓點寬窄不一之長布條,在褲身腰際另有紅綠黃紅之橫縫布條,最上為綁帶,綁帶尾端亦加縫紅綠黃紅布條方塊,並綴毛線流蘇,每邊褲腳各有四條黑色細帶。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兩塊長方形軟質黑布接縫而成,中間接縫處飾以一條用細線編捻成之彩繩,彩繩兩側並用白色棉線間隔縫飾細點及碎花,黑布兩側各接縫一塊化學纖維材質之淺藍色布,最外緣再接縫一塊藍色碎花布,黑色布兩側有斑漬及泛黃褪色,淺藍色布上亦夾有褐色污漬。
珠長衣
珠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白色麻線平織為底,背部及袖口以棕色麻線縫合為一對襟無領無袖長背心,再以棕色織帶於其袖圈、前襟兩緣、及下擺緄邊,並以紅色麻線平織與整齊排列之白色珠貝綴飾於其衣前面兩側、下擺及背面,全件甚為精緻華美。此種珠衣一般為頭目及勇士才可穿戴,但因其沈重不適穿著,後來轉為聘禮之用。
男繡花長衣
男繡花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二塊曲折紋麻布拼縫成,非裁剪式,以白色為主色,無領,無袖,對襟,襟緣及衣前面及二側有紅、黃、黑三色線繡成的線紋。衣肩上,袖洞緣及背面二側與中央繡菱眼形,曲折紋為主的圖案,間有黑色線條紋。菱眼形紋與曲折紋由黑、紅、綠、紫、橙諸色粗毛線將二塊布縫起來。衣背近下端有二棑橫走線條布紋路。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綢布製,已剪裁,無袖,帶袖,右衽,五處有紅毛線與黃紅色線製的鈕扣穿鼻,為漢式,衣二側開衩。二袖端有曲折紋與菱眼形的花邊,頸周有菱眼形花邊,襟上有白,藍,黃,紅,綠諸色小珠串組成的菱眼十字行,人形,直線形,其下與頸花邊緣綴一串小鋁泡,並縫一環狀銅鏈。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藍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對襟一邊加一塊布造成右衽,四處有鈕扣為漢式。衣前後的中央,二側,袖端,袖上緣,頸周裱白底黑色幾何花邊。頸口緣上繡黃,紅相合的曲折紋。頸花邊周褌黑底紅綠色菱眼形穿幾何紋邊。紐扣穿鼻為紅,黃,綠毛線製成,呈帶狀。衽布上有許多組由紅色曲折紋以隔的花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