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369個藏品
呂洞賓神像
呂洞賓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呂洞賓即為孚佑帝君,姓呂名嚴字洞賓,號純陽子,又稱為呂祖、呂純陽、純陽大仙等,道家稱他為「妙道天尊」,而佛家稱之為「文尼真佛」,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孚佑帝君為唐朝人,兩次赴京考進士不第,於長安遇見漢鍾離,相偕入終南山修道,因曾發願「非度盡天下蒼生,不欲升天」,故常常顯靈於凡間,度化世人。
八仙彩
八仙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是民間新居落成、婚姻喜宴常用的賀彩,大多懸掛在家門口的門樑上。亦常見於廟宇。由於「彩」和「財」音相似,因此掛八仙彩有求取財利。民間喜慶喜掛八仙彩額,乃認為可藉仙人之道力,以除煞求吉。八仙彩上的八仙,是「八仙過海」中的八仙。
太歲剪貼(十二生肖)
太歲剪貼(十二生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二人像共十四件。此件文物包含改運用之替身及生肖。將印有十二生肖頭像的紙剪成人形,代表十二生肖替身;印上男人及女人頭像,貼在人形紙偶或草紮人形上,即為替身。改運、改厄、制煞等道壇法事進行時,以解運者所屬生肖的紙偶,配合人形紙偶,經由道士改運,將厄運移轉給替身,讓厄運隨替身而去。
神主牌及神龕
神主牌及神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
方大帝神像盔帽
方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前簷及帽後各垂飾七排銀色細圓珠,尾端之圓珠為紅色,惟前簷之紅珠色彩淡褪,帽前額處有五顆較大塑膠製寶石,周圍有多顆小的,頂端有一顆最大的,其周圍亦繞飾多種顏色之假寶石。整個帽頂及帽周圍雕龍鑄鳳,並飾有許多絨毛球飾,帽兩側有長流蘇。
欣樂團出門旗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主色為紫紅及藍色,上下各立體浮繡二人騎馬對陣,上面中間另有一人持鐵鎚助陣。旗號三邊鑲滾爛色寬邊,布邊與旗面之間有一細淺色布條連接,上縫綴許多圓形小鏡片。二、旗上方支撐旗桿之白色管狀布條上繡"港仔尾金謙福材木商行贈"紅色字樣。三、背面立體。
石府千歲神像繡衣
石府千歲神像繡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表:綠色底,上以銀色線立體浮繡雙龍,龍首雙眼處飾有兔毛,背後為一塔,衣邊有二道滾邊,一為黃色細滾邊,上鑲小圓鏡,另一道為寬幅藍邊,上繡龍鳳花飾。裡:為金黃色地,兩邊衣襟裡各繡一綠色龍,胸前繫帶以綠色金線分別繡「歲次壬戌年臘月吉旦」及「西龍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上中間有一顆大紅色人工寶石,周圍綴飾之三顆較小,帽前沿有成排紅、綠、藍各色人工寶石,帽上以合金燒鑄雙龍拜塔及數龍盤據,間飾有許多絨球,帽左右二端鑄有花飾,下有橙色流蘇垂飾,帽後有二長形凸起,上有花葉裝飾。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蒼府千歲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帽前沿綴飾成排之紅、綠、藍人工寶石,正下方亦有一粒。帽上方中間有一雲狀凸起裝飾,上綴飾四顆大小不一之人工寶石。帽上間飾有立體鑄成之雙龍拜塔、鳳凰、花飾、絨球等。帽後有二長條行凸起,左右有橙色流蘇垂飾。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蕭府大帝神像盔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主體為合金製成,雙層。下層前沿綴飾成排紅、綠、藍人工寶石,中間一顆橢圓形綠色最大,其上有合金燒鑄之雙龍拜塔。上層帽前沿有珠鍊狀垂飾,正上方中央有一顆大型人工寶石,下有雙排小寶石,並間飾有盤龍及絨球,帽左右二端有橙色長流蘇垂飾。
哈達(黃)
哈達(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哈達」為藏文音譯,表禮帛之意,是藏族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亦為藏傳佛教特有的禮敬類器物。
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據明人餘象斗所編之《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又名《南遊記》)中記載,華光大帝本是如佛弟子至妙吉祥化身(或說是燈焰),幾經轉世方成正果,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靈官馬元帥之生平內容極為相似,故一般認為是同一神,在佛教稱之華光天王佛,在道教稱之五顯靈官馬元帥,又名三眼靈光、馬天君等。
楊戩
楊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即二郎神,民間傳說中的神:(1)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2)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藍色。魁斗星君又稱為魁星爺,簡稱魁星、亦稱魁星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帝、魁星君等,為廣義五文昌君之一。
風獅爺(複製品)
風獅爺(複製品)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複製者:蘇世雄 屋脊厭勝物。風獅爺原以金門為盛,後影響及於安平及澎湖,屋脊風獅爺分為單獅及坐獅兩種,坐獅上坐一彎弓射箭人物,身份有蚩尤,黃飛虎,申公豹及趙公明等不同說法,材質主要由泥塑、陶塑及石雕為多,其中以陶塑最多,早期多由閩南進口。
木雕神像:太子爺
木雕神像:太子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壇元師,姓李名哪托。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於小說封神演義中,有折骨剃肉還父母,後太白金星以蓮花化其身,現身為父母說法的故事。或稱為哪吒三太子。
牛角號
牛角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士所使用之號角,大多用牛角製成,也有少數以錫為材的龍角,為降神法器,使用者卻有差別,楊逢時撰"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謂:烏頭道士使用牛角、紅頭道士使用錫角,這是道派最明顯的區隔標誌。烏頭道士只用水牛角,法師們卻不受此限,可以使用牛角或黃牛角,不過這種說法存疑。
天師圖
天師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師姓張本名陵,後名道陵,東漢沛國豐邑人,相傳為漢初張良八世孫,本為州令.後棄官修行,入鶴鳴山,練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龍虎現,山即名為龍虎山,後入西蜀修道,太上老君,授以正一之道而創立道教,五斗米道,建二十四治(道教組織),立祭酒,以領道民。
觀音媽聯
觀音媽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觀音媽聯(或稱觀音媽彩、神明彩仔)是供奉在廳堂的大型神禡。觀音媽聯通常分為二到三層,觀音居最上層,由善財、龍女旁侍;中段為媽祖,由香火女、執扇侍女或千里眼及順風耳旁侍,有些觀音媽聯還加上關公,由關平、周倉旁侍;下層則為司命灶君與福德正神的坐像。
燈臺
燈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傳統習俗中會在神桌上供奉一對燈,是用以表現光明、富足等意涵的供祭禮燈,燈的上方置設有紅色圓形玻璃燈罩,其形狀與飽滿柑橘相似,故此種燈名為柑仔燈或紅柑燈。早期的柑仔燈燈座部份為錫製,因錫字與賜字相通,而有添官賜福之意。燈座常是由較小的物件層層疊起,裝飾華麗。
籤筒及籤
籤筒及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共有63支籤。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籤筒一對(廣濟宮)
籤筒一對(廣濟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在民間的廟宇裡大部分都設有籤筒供人抽籤問卜。籤條為長條形,一頭削成葫蘆形或其他形狀,並漆上紅色,表示福氣或祈福。每一根籤上都刻有編號,再到籤詩櫥或廟壁木框尋找對應的籤詩,而籤詩便是神明的啟示,一般而言,籤可分為兩種:運籤用以求運道,藥籤則是用以向神明求治病的藥方。
葫蘆香包(黑色)
葫蘆香包(黑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金鎖香包
金鎖香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