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香包(黑色)

葫蘆香包(黑色)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葫蘆是傳統的香包形狀,因葫蘆的功能可分為收妖和施藥兩種,和端午避邪的習俗不謀而合,故以葫蘆做為香包的形狀。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葫蘆香包(黑色)
典藏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內容描述

過了端午節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為了防止夏季蚊蟲毒害肆虐,端午節時有各種習俗驅毒避邪,香包即為其中一種。傳統以五色線繫著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或是配合一些厭勝避邪、保命吉祥的圖形,做成不同形狀的香包,後來演變出不同的形狀,傳統避邪的意義降低,而增加了裝飾的意味。葫蘆是傳統的香包形狀,因葫蘆的功能可分為收妖和施藥兩種,和端午避邪的習俗不謀而合,故以葫蘆做為香包的形狀。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族群: 
尺寸: 

香包:7.5cm*4.8cm*1cm
繩長42.5cm
垂飾長9.5cm

主題: 
技術: 

數量: 

1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1987/12
蒐藏時間: 
1987/12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彰化縣鹿港鎮
貢獻者
蒐藏者: 
呂理政
識別碼
620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