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60個藏品
Senay(18)
Senay(1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建和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 將傳統民歌改編或創作成為的民歌在部落裡傳唱,其中在知本與建和部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知本部落的陳實 ,而這樣的「新民歌」也成為Pinuyumayan一股特殊的歌舞文化。而此首歌謠就為陳實創作,日治時期教導知本、建和部落在知本公學校的學生傳唱至今,歌詞為虛詞演唱。
Takuvakuvan na senay(2)
Takuvakuvan na senay(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 這首歌為建和部落與知本部落少年階級的歌舞,歌詞上的搭配(‘ecev)為takuvakuvan(少年們)與anayayan(少女們)。
Takuvakuvan na senay(3)
Takuvakuvan na senay(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此首歌謠為知本、建和部落少年階級的歌舞音樂。
Senay(17)
Senay(1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歌謠、建和部落歌謠此首為日治時期創作,以虛詞演唱的新民歌。
Senay(16)
Senay(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歌謠、建和部落歌謠 以虛詞演唱的傳統卑南民歌。
Takuvakuvan na senay(1)
Takuvakuvan na senay(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建和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此首歌謠為建和部落(kasavakan)以虛詞演唱的少年階級(takuvakuvan)歌謠。
Senay(15)
Senay(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歌謠、建和部落歌謠 以虛詞演唱的傳統卑南民歌。
Takuvakuvan na senay(6)
Takuvakuvan na senay(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
Timilratilraw(1)
Timilratilraw(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首timilratilraw由建和部落林昇徳長老錄製,由高長保(191~1993)演唱,於西元1993年建和部落年祭進行的錄音。
Timilratilraw(2)
Timilratilraw(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首錄音約在西元2年左右所錄製。為知本部落陳明仁先生為了傳承,所錄音保存。演唱者林茂生(1925~21)為知本部落mavaliw家系前任rahan(祭師;頭目)。此歌詞內容為形容祭典,部落族人歡樂歌舞的情形,歌詞使用以一般生活用語為主。
Timilratilraw(3)
Timilratilraw(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曲是以七月收穫祭(kavalasa’an)為演唱背景來演唱的timilratilraw。
Timilratilraw(5)
Timilratilraw(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曲是以發祥地祭祖為演唱背景來演唱的timilratilraw。
Timilratilraw(4)
Timilratilraw(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曲是以除喪為演唱背景來演唱的timilratilraw。
Takuvakuvan na senay(5)
Takuvakuvan na senay(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此首歌謠為知本部落少年階級之歌謠,以虛詞演唱。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教授於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部落所錄製的豐年祭歌謠。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教授於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部落所錄製的豐年祭歌謠。此次是教授於留學期間第二次回國調查,由美國亞洲協會經費補助下進行內容關於,台灣傳統語言與原住民語言的調查。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訪談對話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訪談對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教授於民國呂炳川教授於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部落所錄製的排灣族歌謠調查錄音。日本東京大學岸邊成雄教授也參與了這次的田野工作,錄音內容記錄了岸邊教授與族人之間的對話與訪問,是一段相當珍貴的歷史資料。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教授於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排灣族部落所錄製的豐年祭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錄製的阿美族歌謠。就音樂形式結構特性上來判斷,這段歌謠並非當地歌謠,而應該屬中部、中部海岸阿美歌謠,推測這位演唱長老很可能是由中部、中部阿海岸阿美因遷居或婚姻而至三先部落居住,才會在此出現中部阿美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豐年祭時演唱的歌謠,由一位婦女領唱眾人答唱,呈現多聲部現象,但是在阿美族豐年祭祭歌當中沒有多聲部唱法,推測這應該是訪問中的錄音,非祭典時的現場錄音,因此有較多即興表現,故有多聲部的現象。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人演唱的現代歌謠,內容並非阿美族傳統曲調,而是結合了日本的曲調與新創的旋律,歌詞則以阿美族語為主,另外還參雜了日語、國語,是屬組合性的表現方式。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這首歌謠屬一般休閒場合時演唱的歌謠,由一婦女領唱眾人答唱,呈現多聲部的表現,這種演唱方式是南部阿美最具代表性歌唱方式。
達仁鄉臺板村排灣族巫師之歌
達仁鄉臺板村排灣族巫師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達仁鄉臺板村排灣族巫師之歌,由三位婦女演唱。錄音過程中可聽見旁有圍觀的人不時爆出笑聲,是由於此類祭歌不適於平常時日演唱,但為配合訪問,所以歌曲內容與實際情況會有出入,或是演唱者將原來的內容調整為別的意思以配合當時的錄音,所以惹得旁人一陣笑聲。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阿美族人所演唱的歌謠,主要演唱於一般場合休閒聚會時,而非豐年祭之歌。由一婦女領唱眾人答唱,在答唱部份樂句呈現多聲部、多音性,是南部阿美典型的音樂型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