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467個藏品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明信片
北京紫禁城太和殿明信片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資料來源:〈北京紫禁城太和殿〉(T020303_02_0026),《費邁克集藏》(3MHF),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黑米祭重要黑小米束
黑米祭重要黑小米束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黑米祭重要黑小米束,並可作為定情之物。
黑小米復育情形
黑小米復育情形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油芒紅藜小米球飯糰
油芒紅藜小米球飯糰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黑稻米復育情形
黑稻米復育情形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油芒烘焙茶
臺灣油芒烘焙茶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油芒爆米花
臺灣油芒爆米花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油芒麻糬
臺灣油芒麻糬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油芒饅頭
臺灣油芒饅頭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油芒
臺灣油芒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淡水清晨
淡水清晨
何肇衢
關公刮骨療傷
關公刮骨療傷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華佗竟成為中國大名醫;而後世民間流傳最廣的,卻是關公刮骨去毒的故事。 卻說曹仁見關公在戰場上落馬,隨即引兵衝出城來,要突襲,卻被關平一陣殺回,救關公歸寨,拔出臂上利箭。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動彈不得。
台灣紙教堂
台灣紙教堂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賽夏族臀鈴
賽夏族臀鈴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賽夏族特有的樂器,用鏡子與珠子裝飾,臀鈴又稱「背響」,賽夏語稱作 tapa:ngasan,指製造音效之意,男女皆可配戴,以布條或綁帶繫之。
原住民少女
原住民少女
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
媽祖繞境
媽祖繞境
余承勳
芝山岩遺址
芝山岩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位在臺北盆地邊緣的砂岩小丘,小丘高程由海拔7至40公尺不等,整座小丘可視為臺灣島嶼地質變遷史的自然教室。遺址分布的範圍涵蓋整座小丘及四周低平地上,號稱是全臺灣第一處被發現的史前考古遺址。早在1896年,日本總督府在此設立學堂做為普及教育之所。一學校教師粟野傳之丞在附近採集得一石斧而得名。
卑南遺址
卑南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此遺址早在1896年便由鳥居龍藏調查發現,鹿野忠雄於1930年也發表過相關文章。1980年因鐵路工程發現地下之大量史前文物,展開為期9年之搶救發掘。
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八仙洞考古遺址水母丁溪南岸的集塊岩隆起海崖上,這是目前臺灣唯一最明確和有具體研究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最早在民國57年(1968年)由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首先發現了洞穴中存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及其下面年代更為古老的紅色土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