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024個藏品
書信6-1
書信6-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1-2
書信1-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4-3
書信4-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7-2
書信7-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八田與一手稿_011
八田與一手稿_0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5-1
書信5-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4-4
書信4-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書信1-1
書信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3-2
3-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
泰山口及金結安圳圖
泰山口及金結安圳圖
宜蘭縣史館
《晚間新聞》工作照剪貼本I(封面)
《晚間新聞》工作照剪貼本I(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晚間新聞》劇照及工作照剪貼本的封面,右側手寫「晚間新聞」,左側為編號「I」。 內含161張黑白照,分別黏貼於剪貼簿上,並有手寫註記照片編號,共37頁。
《女子學校》工作照剪貼本(封面)
《女子學校》工作照剪貼本(封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內含119張黑白照。封面以毛筆書寫「香港謙記影業公司榮譽鉅獻,導演:李美彌、策畫:李憲章」。 另以原子筆在左下角註記1982.5.8、1982.6.9。 《女子學校》是1982年上映,由李美彌執導,在屏東女中實景拍攝的國語片。
《金獎劇場 - 作家選集》企劃手稿
《金獎劇場 - 作家選集》企劃手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3年李美彌承製了中視《金獎劇場 - 作家選集》單元劇集,此為李美彌當時的企劃手寫稿。條列預計改編13位女作家的作品、及編劇、導演。最後李美彌僅完成〈感情的債〉、〈窮巷〉、〈七孔笛〉、〈第五季〉、〈戰敗者〉及〈巫女圖〉共6部作品。 郭良蕙〈感情的債〉由朱秀娟編劇(李美彌導演)
莊淑旂手抄傷寒論
莊淑旂手抄傷寒論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年輕時手抄的傷寒論全本。她融會貫通此書不僅從中醫臨床所學,也跟隨紀起鳳先生研讀。
莊淑旂設計的病床日記
莊淑旂設計的病床日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設計的病床日記,交由病人每日觀察紀錄自己的飲食與健康情況。這是最早期的版本,之後發展出日文的生活調查票,和中文的自主健康管理表。這些都是莊淑旂研究病人病情的原始資料。
莊淑旂隨手寫紙巾
莊淑旂隨手寫紙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紙巾上寫著:無條件利益生命。基金會和防癌協會絕對禁止私利,公司是利益第一,會附加不乾淨的條件。
莊淑旂書法賀年卡
莊淑旂書法賀年卡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習慣在年底寄送賀卡給臺日各地的親友,通常她會親手寫字再交付大量印刷。
莊淑旂寫食譜
莊淑旂寫食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館
莊淑旂手寫的這個食譜為防止耳目皮老化的配方,包括干貝、白蘿蔔、茯苓、豬肚、鼈等。她的食譜基本觀念為當季、全食、以形補形、醫食同源。
干城村五十甲展覽封面
干城村五十甲展覽封面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干城村手繪地圖
干城村手繪地圖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干城村地名變遷時間軸
干城村地名變遷時間軸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鑿井之歌
鑿井之歌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大園‧尖山遺址
大園‧尖山遺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最早是由任職於大園國民學校的徐張氏,於1945年2月將採集到的2件磨製石錛寄給當時仍在軍中服務的國分直一。遺憾的是,這2件石器在軍營裡丟失了。之後,何廷瑞於1949年4月前往遺址進行調查確認。
《汪洋中的一條船》拍戲工作報告表
《汪洋中的一條船》拍戲工作報告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央電影公司製片廠拍戲工作報告表,複寫本。 1977(民國66)年10月7日至民國67年5月2日之間,共97張。 每張都有導演李行、場記黃玉珊的簽名,以及執行製片明驥、中影廠長喻可象的用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