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31個藏品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行政篇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行政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69
記述屏東的行政區域、行政機構、民政、地政、地方自治之變遷與發展
屏東文獻第16期
屏東文獻第16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2
找尋地方感的書寫:清代屏東地區古典文學發展概述/屏東竹枝詞的文化觀察/宋永清和譚垣的巡社詩/邊緣女性的幻影人生-談周芬伶的小說《影子情人》/滋味流轉、香芬逸散:周芬伶散文中的感官/飲食書寫/從《田園之秋》談陳冠學對屏東田園的景象觀照/《海伯仔e歌》的地方實踐與再現/談屏東作家郭漢辰在地書寫的新詩創作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司法篇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司法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69
記述屏東的司法制度、機構、刑罰之變遷與發展
屏東縣志. 卷五, 教育志
屏東縣志. 卷五, 教育志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68
記述屏東的教育制度、教育設施、文化事業之變遷與發展
屏東文獻第7期
屏東文獻第7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3
南郡庄史/儒學精神在清代臺灣的演進/1895年日軍的阿猴紀行/萬丹鄉許舉人與下淡水溪義勇公的歷史事蹟/癸未年東港王船造船日誌/竹田鄉土情采風錄/大事記
重修屏東縣志:原住民族
重修屏東縣志:原住民族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4
記述屏東原住民的族群分布、社會文化、傳統信仰、經濟產業和工藝發展等
屏東縣志. 卷一, 地理志
屏東縣志. 卷一, 地理志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66
記述屏東的疆域、地形、地質、氣候、博物、名勝古蹟之概況
屏東文獻第13期
屏東文獻第13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9
恒春客家地區:保力聚落三山國王信仰的研究/琉球鄉民的寺廟信仰類型探討/台灣客家的民俗信仰:以六堆地區為例/在麟洛溪畔迎王:屏東縣內埔鄉黎明村玄武宮王科慶典觀察紀實/六堆客家獅/聚落變遷與信仰的關係:以內埔鄉杜君英庄的信仰為例/王爺、神將與鸞堂:邢府千歲信仰在東港/大事記
屏東文獻第20期
屏東文獻第20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6
大母山的孤鷹-沙卡布拉揚臺語詩中的地方記憶/屏東的山海印象-以陳冠學和宋澤萊的書寫為分析對象/國境之南-電影與小說《海角七號》中的恒春/林邊詩人鄭玉波的詩社活動及其作品/橫跨杏壇與文壇的屏東作家-張榮彥/清代下淡水營遺構位置初探/水流沖與客家義民-濫庄戰役中的兩個問題探索/2016屏東大事記
屏東縣志. 卷二, 人民志
屏東縣志. 卷二, 人民志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65
記述屏東的人口、氏族、語言、禮俗、宗教之變遷與發展
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
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4
記述屏東地區民間信仰,包含迎王祭典、客家信仰、平埔祭儀等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衛生篇
屏東縣志. 卷三, 政事志衛生篇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71
記述屏東的衛生行政、保健設施、生命統計之概況
重修屏東縣志:緒論篇【上冊】地方知識建構史
重修屏東縣志:緒論篇【上冊】地方知識建構史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4
記述屏東的誌書知識、地質地形、本草博物
屏東文獻第14期
屏東文獻第14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0
屏東高樹大路關地區客家人日治時期婚姻的社會學觀察/從屏東縣琉球文史研究談城鄉性別平等的發展與省思/屏東魯凱族性別制度之探討/客家族群性別制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竹田聚落為例/屏東性別研究-以客家女性為例/清代恒春縣的古典詩寫/屏東客家地區高齡學習者初探/大事記
重修屏東縣志. 卷六, 人物志
重修屏東縣志. 卷六, 人物志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1997
記述屏東縣有代表性的人物與事蹟
再繪蒙藏.豐盈永恆: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
再繪蒙藏.豐盈永恆: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由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辦的「再繪蒙藏-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即日起於蒙藏文化館展出。本展涵蓋了臺灣不同時代21位藝術家共48件作品,展現臺灣當代多元活潑的創作能量。
屏東文獻第2期
屏東文獻第2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0
清代屏東地區土地契約及官方文書/乾隆年間搭樓社人的田地買賣契約/屏東地名由來/清朝臺灣生理人的「生理」觀與生理制度市街形成初探/屏東線高樹鄉聚落發展與地名探源/下淡水往事追憶/赤山萬金庄的代誌/竹田火車站的興衰:人文資源的再利用/從巴依灣族「斯拉瓦爾群」的史話重現記錄文化/屏東縣大事記初編
台語片 《恨命莫怨天》分場對白本
台語片 《恨命莫怨天》分場對白本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恨命莫怨天》分場對白本,台詞以台語發音。 1958年上映,由辛奇執導、李川和周添旺編劇的台語片。影片已佚失。 此影本為恨晚(本名黃凱)提供給辛奇,辛奇再捐贈影印的版本。
替藝術學院美術系催生 何明績為美術教育構圖 民生報剪報
替藝術學院美術系催生 何明績為美術教育構圖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三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後,從25日至28日安排三位召集人的報導。 2月28日為何明績,內容說明其對美術教育的規劃與構想。
藝術學院三系召集人籌備處完成草聘 民生報剪報
藝術學院三系召集人籌備處完成草聘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音樂、美術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音樂為馬水龍、美術是何明績、戲劇是姚一葦。
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民生報剪報
創作之外不忘音樂教育 馬水龍一心為中國音樂耕耘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三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後,從25日至28日安排三位召集人的報導。 2月25號為馬水龍,內容介紹其生平、對音樂教育的理念、以及對創作的熱情。
參與藝術學院戲劇系籌畫 姚一葦願做一個藝術園丁 民生報剪報
參與藝術學院戲劇系籌畫 姚一葦願做一個藝術園丁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2月24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三學系規劃小組召集人完成草聘後,從25日至28日安排三位召集人的報導。 2月26日為姚一葦,內容說明其對戲劇教育的規劃與構想。
國立藝術學院昨天正式成立 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藝術學院昨天正式成立 中國時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2年7月2日中國時報關於國立藝術學院成立的報導。
藝術學院招生 今年新設舞蹈系 技術理論並重 林懷民說要培養現代的知識分子 民生報剪報
藝術學院招生 今年新設舞蹈系 技術理論並重 林懷民說要培養現代的知識分子 民生報剪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1983年5月11日民生報報導國立藝術學院該年度招生資訊、以及新設舞蹈學系的訊息,並採訪系主任林懷民,說明對舞蹈教育的理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