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66個藏品
對唱之歌(五)
對唱之歌(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鄒族傳統詞曲 演唱者僅演唱一段歌詞,詞意頗有老人晚年淒涼之感。
鬼鳥歌
鬼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鄒族傳統詞曲
醜女歌
醜女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鄒族傳統詞曲 相傳這是一位相貌極醜陋的女子自怨自嘆的歌曲。這位女子喜歡上一位名叫Avai的男子,常藉機會想接近他,但這位男子嫌這位女子的相貌醜陋而不予理會。這位醜女傷心之餘,便唱出這首歌。歌詞原有四段,這裡僅唱二段。此曲原無鄒語曲名,故鄒人取其第一句歌詞為曲名。
確實如此(二)
確實如此(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鄒族傳統詞曲
鬼歌(一)
鬼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鄒族傳統詞曲此首歌的歌詞意義已無人能解,歌詞相傳是鬼靈所發出來的聲音。過去鄒族曾發生瘟疫,造成族人大量死亡。這段期間中,當太陽落下時分,常會從山邊傳來這首歌,歌聲低沉、悠長,極富恐怖氣氛。
確實如此(一)
確實如此(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鄒族傳統詞曲 據演唱者表示,此首歌曲是由南鄒族Kanakanavu群傳來,曾經在北鄒族部落當中相當流行。但歌詞意義無人能解,因此無法確知歌詞的真正涵意。
鬼歌(二)
鬼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鄒族傳統詞曲 這首anano的詞意族人已完全不知,但其曲調結構與matekolo類似。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在於使用同樣的曲調來源,歌詞卻在不同的族人演唱之後,產生了變化而流傳之今。
諷刺歌(一)
諷刺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鄒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的曲調是由捉螃蟹的曲調變化而來的,歌詞大意是描寫嫁女兒時的趣事。詞意令人逗笑,也充滿了諷刺性的意味,也是族人茶餘飯後很喜歡吟唱的生活性歌謠之一。
諷刺歌(二)
諷刺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鄒族傳統詞曲此曲與前一首歌相同,均為鄒人茶餘飯後休閒時所唱諷刺歌。曲中提到幾個地名,惟無法確知歌詞意義,但歌詞及曲調與前一首諷刺歌卻是大同小異的。
獵前祭槍之歌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三民鄉民生村的「獵前祭槍之歌」(Pislahe),是於每年一度的成巫式祭典,由眾人在巫司的祝福下所舉行的獵前祭槍儀典當中所演唱的歌謠。歌詞的內容也是以動物之名來唸唱,希望這些動物都能被獵人們的槍擊中。
搖籃歌
搖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特富野社鄒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採用古鄒語為歌詞,詞意已無人能解。據傳此曲為一首搖籃歌,是婦女揹小孩時經常哼唱的小曲。歌者的母親能完整的唱完此曲,但已過世多年,而演唱者目前僅能記得一段,因此僅摘錄一段她所能演唱的部份。
對唱之歌(八)
對唱之歌(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鄒族傳統詞曲 歌詞的內容是以老人平時見面,寒暄對話了方式來唱這首iyahaena。歌詞意思也因都是用古鄒語來演唱,因此無法確實知道逐字之意。
對唱之歌(七)
對唱之歌(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鄒族傳統詞曲 鄒族的iyahaena能演唱者均是部落耆老,這首歌由八位長老(含二位頭目)來演唱,其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是由湯保福先生來擔任領唱,其特色為每段歌詞之後都有一句固定的副歌來反覆。歌詞的部份,也都是淺顯易懂的現代鄒族日常生活用語。
遊戲歌(老鷹抓小雞)
遊戲歌(老鷹抓小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即興曲
即興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聚會的場合大夥兒以歌會友,歌詞完全是即興的。全曲是由A、B兩段不同的樂段為基礎:A段又分成前後兩個樂句,前樂句是領唱者以實詞來唱,後樂句則眾人以虛詞來唱另一樂句。B段是眾人以虛詞來唱的新樂段。全曲就在此架構下共反覆了五次。
除小米之歌
除小米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聚會時,大家唱出當時除小米草的經過。全曲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段如同歌頭一般,只由領唱者唱虛詞。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反覆,但卻以實詞一起眾唱。第三段如同尾聲(coda)一般,一起用虛詞來唱。
搖籃歌(二)
搖籃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初鹿村卑南族婦女演唱的搖籃歌,曲調並不是卑南族人慣用的音組織,而是具有日本陰旋法音階的特性(LA RE MI FA)。因此曲調的來源是否受到日據時代的影響,頗值得探究。不過歌詞的徹底卑南化卻是無庸置疑的。
上山工作歌
上山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相當久遠的古歌,在卑南部落已很難聽到這首民歌。
搖籃歌(一)
搖籃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知本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哄娃娃睡覺的搖籃歌。
山芋(聖貝祭祭前歌之一)
山芋(聖貝祭祭前歌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排剪社與雁爾社傳統詞曲 (1)在聖貝祭開始之前,族人先歌頌祭典及生活中數種重要植物,其中有祭典時做護身符的植物,平時做舂米木杵的樹木,還有征戰中會使迷路的人停留的植物,和一種會提醒族人敵人將要來的開花植物。
跳舞(聖貝祭祭歌)
跳舞(聖貝祭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祭歌分為許多小節 (1)祭典中大家一起跳舞,一拉手就永不停止,之前很辛勤地釀很多酒,雖然釀了很多,仍來不及給人喝。 (2)到了晚上人愈來愈少,年輕人還是很快樂的跳舞,老人不跳了就換年輕人跳。 (3)吹模仿山羌的竹笛,山羌就會愈來愈多。
分開之歌(聖貝祭之終曲)
分開之歌(聖貝祭之終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童謠(二)頂針風格
童謠(二)頂針風格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童謠(四)諷刺童謠
童謠(四)諷刺童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取笑祖父的歌,祖父因為山上放野沒有收獲,就去偷別人的雞,家人不知情,還誇獎他,殺雞時小孩也很高興跟著一起拔雞毛。此歌把祖父喻為臭狐貍,在教導小孩不要學這種壞榜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