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2個藏品
成巫式之歌
成巫式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之歌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首祭之歌
首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獵獲凱旋歌
獵獲凱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有隻鳥兒嘎嘎叫
有隻鳥兒嘎嘎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卓社群武界部落布農族人所唱的童謠。全曲只有五句,每句五個音節,五句都是同一動機(5 51 11)的反覆五次。歌詞內容是:「有隻ka ka鳥在叫,趕緊去告訴bazai,要他快點搗米,準備帶到山上打獵,配著肉來吃。」
感嘆歌
感嘆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紅香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感嘆歌」,雖然非常短小,但仍是以la起音的五聲音階為曲調,全曲也只三句,歌者感嘆「一切都結束了!」「我生命的泉源啊!」「還能再說些什麼呢!」
工作歌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紅香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工作歌」是由兩句型曲調形成的歌謠,也是la起音為主的五聲音階為旋律。全曲共分成三段,是一首典型的「有節形式歌曲」(strophic form)。歌詞分別是「爬吧!我要去背東西」「我要去工作,工作非常辛苦」「我要回家了,我背著木材」。
跳舞歌(一)
跳舞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跳舞歌」是僅由一位歌者來自領自答的歌謠。這種「跳舞歌」,在鄰近的賽德克地區是相當流行的舞歌。其間的不同在於賽德克地區都是以「二部卡農」的演唱方式來進行,泰雅本族則比較善於以自領自答,或集體齊唱的方式來進行。
戀愛歌(一)
戀愛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紅香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相當短小的泰雅情歌,全曲只以一問一答的兩句形成一個曲調,然後再反覆下去。歌詞是說:「被誰推倒在地?」「被yukan yalis推倒在地」,「被yungay litu’推倒在地」。事實上,這是在暗喻男女雙方彼此相愛的歌謠。
先祖的話語
先祖的話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還工歌(七)
還工歌(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跳舞分肉之歌
跳舞分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跳舞組曲(二)
跳舞組曲(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拉蓓諾敏之歌(一)
拉蓓諾敏之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拉蓓諾敏是女子名,這個名字常在賽德克族的歌謠中出現,但是有關這個女孩子的傳說則是眾說紛紜。有個傳說是這個女子十分懶惰,常常抱怨工作做不來,覺得自己活不下去,卻像猴子一樣懶惰,太陽還沒下山就找可以睡覺的地方,這首歌的傳唱也許是為了提醒孩子們要做個勤奮的人。
迎賓舞曲
迎賓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此曲是仁愛鄉賽德克族最常見的歌謠,以輪唱方式展開,也是歡樂的時刻必唱的舞曲。一般以領唱者唱第一部,其餘參加者於第三拍加入,開始輪唱。眾人並圍成一圓圈,跟隨著歌謠的節奏擺動,舞蹈的動作也會因為旋律的不同而變化。
跳舞歡樂歌(一)
跳舞歡樂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女人的酒醉歌
女人的酒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酒醉歌是報導人小時候聽她的母親所唱,當時她的母親與父親發生爭執,於是母親在難過之餘將她的傷痛唱出來。報導人表示,以前他們的長輩在互相吵架時也會唱歌,這就是一個例子。
跳舞歌(三)
跳舞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平靜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旋律與57首相同,只是八分音符在這裡的唱法較為平均。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這場歡樂,在歌詞中有提到uwa dilalen,只剛開始發育的小姐,也有提到uwa liehon,是指從未看過的小姐。
爬樹歌
爬樹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母雞和公雞
母雞和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仁愛鄉卓社群兒童所唱的童謠。歌詞是寓言式的童話,敘述媽媽叫小孩去提水,結果小孩發現水潭被母雞弄濁了,他好生懊惱。但在一旁的公雞卻告訴小孩,不要擔心,說著說著一躍而下。說也奇怪,潭水頓然清澈無比,小孩好高興把這現象告訴媽媽,媽媽卻冷冷地回答希望年年都如此。
孤兒怨
孤兒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這是南投巒社群人所唱的童謠。歌詞的內容在敘述一位被遺棄的孤兒,名叫alang,綽號叫「很會抽煙的蚱蜢」。他寄居在親戚家中,但是長輩們平時不讓他吃飯,只讓他吃lili(一種野菜,味甚苦)、喝芋頭莖湯而已。這位孤兒的玩伴,因此唱出了他的心聲,令人聞之鼻酸。
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諷刺
諷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邵族傳統詞曲 這首名為arumiqan的“諷刺歌”,是一首四個動機所組成的曲調。從歌曲的音組織上來看,它並不是一首邵族歌謠的習慣音型與曲調語法,其動機卻與台灣客家歌謠當中的一首歌曲「十八摸」的前四個動機完全一樣。因此這首邵族歌謠,當時的創作背景是從何而來,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勉勵族人之歌
勉勵族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