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75個藏品
才子佳人(17之13)
才子佳人(17之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的特色在其通俗性,包容性與自由性。歌仔戲的音樂唱腔多為民間流行的歌謠小調,故事情節是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表演內容老嫗能解、雅俗共賞。歌仔戲唱唸皆使用閩南白話,並富有地方性色彩,舞台上所呈現的,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切,因此使我們感到自然、親切,為一般民眾所接受。
才子佳人(17之16)
才子佳人(17之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自曹雪芹批評“千部共出一套”後,才子佳人小說一時成為反面藝術創作典型,由此,它曾經的輝煌歷史也變得模糊,不為人們所熟知,這大大影響了人們對它們的文學史研究和文學史評價。其實,曹雪芹要在《紅樓夢》中大力地批評才子佳人小說,就說明它曾經很有影響力,因此,描述才子佳人小說的興盛情況很有必要。
才子佳人(17之14)
才子佳人(17之1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戲曲、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北管、南管、九甲戲和民間歌謠等音樂曲調,引進京戲鑼鼓點和武打動作,使用北管曲牌、服飾、妝扮和福州戲的軟體彩繪布景,並愛用各劇種的戲碼、身段、道具、樂器,發展成一種兼容並蓄內容豐富的新劇種。
才子佳人(17之10)
才子佳人(17之1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裝扮」本地歌仔戲本身並沒有化粧箱,更沒有化粧師,也沒有戲服;由於是「醜扮」,戲裡男性角都以日常的服裝為主,祇有旦角需要打面(化粧)抹粉點胭脂還得穿女性服裝。除了旦角頭戴珠花頭飾,紮綢巾,身著女性服飾外,男性演員有時頭上戴個斗笠就上臺表演,因此又有了「經笠仔班」的外號。
才子佳人(17之12)人
才子佳人(17之12)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音樂是建立於「民間歌謠」及「說唱藝術」的基礎上,通過無數民間藝人的創作發展起來,並將民間說唱音樂的戲劇性提高,最後加入身段及其表演元素,形成一個新劇種。故歌仔戲的音樂不僅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與地方的語言、民間音樂及風土民情皆有密切關聯。
騎著毛驢去趕集
騎著毛驢去趕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用木琴表現出新疆維吾爾族少女詼諧輕快的情緒,一路歡樂地輕揚皮鞭趕著毛驢去市集,把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表現無遺。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西秦王爺,又稱「郎君爺」,被尊稱為戲曲的祖師爺,與「田都元帥」 同為戲曲之守護神。西秦王爺即唐玄宗,在其執政的三十年間,政治修明,史稱「開元之治」。昇平日久,玄宗皇帝醉心歌舞樂曲,在後宮建造戲台,網羅天下精英作曲排演,盛極一時。唐玄宗因而被戲曲界尊稱為開山祖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