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820個藏品
宋徽宗造像
宋徽宗造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作繪宋代著名的皇帝畫家宋徽宗,摹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宋徽宗坐像》,惟與原作相比,色彩配置略有更動,且原作椅子之如意雲頭搭腦改換為龍頭,或有強調徽宗皇帝身分之意。畫幅左側題:「故宮博物院藏宋徽宗像,金勤伯摹。」
黑釉茶碗
黑釉茶碗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件宋代茶碗圓唇,口微侈,斜腹,矮圈足。施黑釉幾近圈足處,胎呈紅褐色,胎和釉皆厚。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提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戾家」外行之意)」,反映出當時流行的四件雅事(亦稱「四事」或「四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已日常化、專業化,幾乎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美學的一環。
漢代畫像磚拓本─庭院
漢代畫像磚拓本─庭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拓本為拓印漢代畫像磚表面的圖像,是一個田字形的四合庭院的俯視圖。四邊由長廊形的五脊平房接連組成,左下端有屋門,進門後即為前院,院中有兩隻雄雞正昂頭相斗;再上為後院,院中有兩隻展翅的鶴,相對佇立。兩側有東西廂房,上面是一座有台階的五脊房屋。堂上二人若賓主相對而坐,席間有盂和耳杯,正飲酒作樂。
「響山」古琴
「響山」古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件明代館藏古琴以木雕刻而成,顏色呈黑色,七弦,弦後各附一吊飾。響山為中國古琴譜響山堂之名,由清代康熙元年徐常遇撰輯。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自古以來被視為文人之必備和必修。
竹夫人
竹夫人
國立歷史博物館
竹夫人,又名「竹夾膝」、「竹姬」,以竹篾編成,一般由竹條編織成四周鏤空、上下封閉的籠狀物體,或用一段竹子雕刻鏤空,打通中間的節製作而成,呈長筒狀。有的筒中有一圓球,亦以竹篾編成,做裝飾或玩弄之用。
乾隆十六年宛平縣賣契
乾隆十六年宛平縣賣契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為清乾隆年間王姓與龔姓買賣雙方簽訂的賣屋紅契。由於龔姓立賣契人欠銀使用,故出售廣寧門外自宅予王姓買主,文中簡述「房五間」、「門窗戶壁俱全」等屋況,最後加註「永遠大吉」四字吉語。
松鷹
松鷹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作中,松樹以簡筆皴法呈現,枝節儼然,樹葉以細筆作骨,再以青綠敷色。蒼松虬龍般的枝幹於畫面中蜿蜒伸展,向天際與畫外突出。工筆孤鷹獨立枝幹之間、仰天長嘯,振翅欲飛。作者溥心畲常畫孤鳥,多少存有自己的投影在內。溥儒,字心畬,為國民政府渡台後藝術界稱「渡海三家」之一。
青白瓷執壺
青白瓷執壺
國立歷史博物館
執壺又稱水注,唐代漸定型,以敞口、鼓腹、有流和執柄為基本形制的執壺,宋代器身變得瘦長,更為合理實用。宋代執壺可作為酒具,亦可作為點茶器具。
灰陶豬圈
灰陶豬圈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明器為帶廁豬圈,下方是豬圈,上方為人廁。人廁的下方鏤空與豬廁相連,以利人的排泄物直達豬圈,給豬提供食物。
家宅六神
家宅六神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圖題為家宅三尊家宅六神之清末民俗版畫。圖中上方中坐者主神為觀音菩薩及其侍神,下方侍立者為家宅六神。
澎湖勝景鼎灣采風圖
澎湖勝景鼎灣采風圖
洪根深美術館
澎湖勝景鼎灣采風圖
澎湖勝景鼎灣采風圖
洪根深美術館
鼎灣勝出圖
鼎灣勝出圖
洪根深美術館
展場照片
展場照片
洪根深美術館
民主國會卅年特展
民主國會卅年特展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臺灣我的家-蜻蜓化石
臺灣我的家-蜻蜓化石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我的家-蟑螂化石
臺灣我的家-蟑螂化石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我的家-三葉蟲化石
臺灣我的家-三葉蟲化石
國立臺灣博物館
真鯛化石標本
真鯛化石標本
林千翔
平埔族腰帶(平埔族頭巾)
平埔族腰帶(平埔族頭巾)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平埔族頭帶(平埔族頭巾)
平埔族頭帶(平埔族頭巾)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檳榔袋(攜物袋)
檳榔袋(攜物袋)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