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461個藏品
苧麻
苧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戶外曬線
戶外曬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織布
織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殺豬分配
殺豬分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殺豬分配
殺豬分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豬欄
豬欄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豬舍
豬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孩童上課(二)
孩童上課(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獵人Hayung Pilan
獵人Hayung Pilan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步青《提鐵籠的人》
黃步青《提鐵籠的人》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黃步青1948 年出生於彰化鹿港,1969 年進入李仲生(1912-1984)畫室學習現代繪畫。1977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後曾至臺中大甲任教,之後在 1981 年前往歐洲進修,於1987 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造型藝術碩士學位。
賴永興《自刻像 086》(左一)、《自刻像 099》(中間兩件)、《自刻像 077》(右一)
賴永興《自刻像 086》(左一)、《自刻像 099》(中間兩件)、《自刻像 077》(右一)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賴永興,1963年出生於彰化,1986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科,1993年至1999年留學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雕塑系大學部及研究所,1999年進入日本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專攻雕塑,於2002年取得藝術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臺藝大雕塑系,專心於當代木雕創作的理論與實踐。
陳奕彰《飛天河馬》(上)、《翻滾吧~阿河》(下)
陳奕彰《飛天河馬》(上)、《翻滾吧~阿河》(下)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陳奕彰 1980 年生於高雄,2004-2008 先後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及造形藝術研究所, 2015 考入台南藝術大學的藝術研究所博士班,繼續專鑽研創作理論。
王振瑋《流盪追漾》
王振瑋《流盪追漾》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王振瑋,1966 年出生於台中,畢業於明道中學美工科雕塑組,初期在雕塑產業界工作謀生,後 因妻子鼓勵,從開展了自由創作的夢想和專業。
康延齡《善念牡丹-天女的祈禱》
康延齡《善念牡丹-天女的祈禱》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康延齡是一位跨界域的台灣藝術家及設計師,擁有豐富的服裝設計與創意設計經驗。日本多摩美術大學藝術系畢業後,從事教學,曾任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副教授,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兼 任教職。
彭弘智《小周天》
彭弘智《小周天》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彭弘智,1969 年出生於臺北,1992 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並於 1997 年獲得美國舊金 山藝術學院碩士學位的跨領域藝術家。他的作品涉獵錄像、表演、雕塑和裝置藝術,並持續從事繪 畫創作。
莊普《巨蛋外的噴泉》
莊普《巨蛋外的噴泉》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莊普,一位運用理性規制達到直觀詩意的當代藝術家,1983 年以極簡風格出發,並以聞名。 他也是一個興趣廣泛的創作者,穿梭於生活語境所觸發的醍醐灌頂式的創作興味是其根本興趣。
達比烏蘭‧古勒勒《屬金帝國》
達比烏蘭‧古勒勒《屬金帝國》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排灣族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 Kulele)出生於臺灣屏東縣三地門鄉馬兒村(馬 兒部落)。起初自行摸索並隨前輩藝術家學習,投入的態度使他獲選參與首屆 2006 年雲門流浪者 計畫,至日本跨界與不同領域藝術前輩相互激盪汲取創作方式與觀念。
蔡潔莘《從這端到那端》
蔡潔莘《從這端到那端》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1982年生於臺北,2010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歷年作品主要以紙漿雕 塑為創作媒材,除了其材質給人樸實、溫潤的感受,也期盼能夠貫徹最初低耗能,減少廢棄物的環保概念。創作核心是關注人與人、動物、植物的關係,互相學習、彼依附、共享生命。
林鴻文《莫名》
林鴻文《莫名》
© 朱銘美術館 Juming Museum
林鴻文,1961 年生畢業於台灣藝專 專職平面繪畫、鐵雕、環境藝術並教授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與台南藝術大學。是一個有著獨特語彙的藝術家。
裏白葉薯榔果實與種子
裏白葉薯榔果實與種子
國立臺灣博物館
全球板塊變遷示意圖
全球板塊變遷示意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現生花的四輪構造
現生花的四輪構造
國立臺灣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