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48個藏品
勉勵族人之歌
勉勵族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婦女迎賓舞歌
婦女迎賓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歡迎貴賓、朋友來臨時所演唱的歌曲,通常都由女性來演唱,以表示歡迎之意,後來男性也加入演唱。這一首歌曲,後來則在聚會場合之前,若有貴賓蒞臨會場時,由婦女來演唱此曲。
青年之歌
青年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阿美族的男性,年輕時都必須住在聚會所(adawan),以保護全村環境及農作物的安全。這些年輕人們則在聚會所住到約二十五、六歲時才離開。此首歌曲即是準備離開聚會所、結婚時所演唱的歌,歌曲中充滿著離別時哀傷的氣氛。
合家歡
合家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豐年祭的第一天salitapod晚上,眾人紛紛解散離去時,仍有些未盡興喝酒的族人,挨家挨戶地要酒喝時所演唱的歌曲,本來回到家的族人,聽到這一首歌之後,也會紛紛的加入一起來唱。
口哨暗號
口哨暗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過去在獵場上行獵時,為了怕驚嚇動物,獵人們是不可以發出聲音的,於是布農族的獵人們發展出了一套口哨語言,他們就利用這套大家已形成默契的口哨語言,來進行追捕動物的行動。
豐年舞曲
豐年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的最後一天gahahayan時,族人一面跳舞、一面變換隊形時所演唱的歌曲,有時則在此時邀請來參加豐年祭的人一起下場跳舞,達到眾樂樂的目的。
老人除草歌(二)
老人除草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老人除草歌的一種,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老人除草歌(一)
老人除草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過去老人家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以月桃葉的吹奏,來模仿山羌的另一個版本的錄音。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結婚叮嚀歌
結婚叮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結婚場合中所演唱的歌曲。若在一般場合中演唱,則稱為「勉勵歌」。內容主要呼籲子女們要孝順父母。歌曲中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加入演唱。內容主要勉勵子女要好好做人,孝敬父母親,是一首十分感傷的歌曲。曲調與祝婚歌略不同。
木杵擊石歌
木杵擊石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原本是由木杵來演奏的樂曲,後來則改以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歌曲主要模仿木杵敲擊石頭所發出的聲響。後來則填入與教會相關的歌詞,並於教會中演唱。
童謠︰公雞
童謠︰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才擁有的傳統歌謠。內容敘述一隻正在吃東西的大公雞,被一個住在後山且自認為是博士的RUMAV擊打的情形。此曲後來則引伸為呼籲大家愛護動物的歌曲。
感恩歌
感恩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曲改編自教會的歌曲,內容主要感謝上天及父母親。歌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隨即加入並直到樂曲結束。
口簧獨奏
口簧獨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布農族和台灣其他南島語系諸民族一樣,所使用的樂器並不多,口簧琴為其使用的樂器之一。
童謠︰吃果子
童謠︰吃果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無特殊意義。
童謠︰逗小孩快長大
童謠︰逗小孩快長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是由一位長者一面逗小孩一面希望他快長大的歌。
誇功宴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歸唸數動物名之歌
獵歸唸數動物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準備歌(聖貝祭祭前歌之二)
準備歌(聖貝祭祭前歌之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美隴社傳統詞曲 這首美隴社的祭前歌分為三段:第一段在叮嚀所有族人,要慎重準備祭典所需,不可因分心而破壞祭典。第二段則是眾人圍圓圈跳舞,為頭目加強力量,驅逐場外的惡靈。第三段則為正式祭歌,獻豬給貝神,並因為沒有用釀酒的草洗貝神而致歉,並承諾明年還會再繼續祭拜,希望貝神明年能再來。
活該,貝殼被我們偷了
活該,貝殼被我們偷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根據拉阿魯哇族的傳說,聖貝是美攏社的祖先自矮人處分得,後來排剪社和雁爾社羨慕美攏社有聖貝和盛大的祭祀,因此趁美攏社人不備之際各盜取若干聖貝回去。此歌即是偷聖貝之歌,並傳達希望以歌唱讚美的方式,使偷來的貝神也能保護他們。
男女對唱情歌
男女對唱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數人數之歌
數人數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祭典中頭目用一種叫ta-lon的茅草算人數,邊唱邊數,每數一個人就折斷一次,此歌數到十為止。這種以人類最基本、最簡單的方式來數數的原則,我們也常見於台灣及其他南島語族的原住民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