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0456個藏品
畜產會遊行行經臺中州廳前
畜產會遊行行經臺中州廳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初期軍民之間獎勵養馬風氣相當興盛,如昭和4(1929)年8月臺中賽馬會成立,昭和15(1940)年7月25日由臺中州大屯郡主辦(養馬管理品評會)等。此為畜產會合舉辦的騎馬隊伍行經臺中州廳前。
總督明石元二郎就任照
總督明石元二郎就任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領臺後的第七代臺灣總督陸軍中將明石元二郎,於大正7(1918)年6月6日就任。照片為明石總督就任後於7月26日前來臺中時與官員及地方有志合照。
觀菊吟詩會合照
觀菊吟詩會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林獻堂於昭和9(1934)年11月菊花盛開時,舉辦觀菊吟詩會,成員於臺中彰化銀行前合照。林獻堂乃組織臺灣文化協會、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推動臺灣議會設置運動的推手。
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
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本照片係明治41(1908)年10月24日臺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會場之全景。
1931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1931年婦女親睦會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男子的辮髮及女子的纏足是清朝時期的陋習。臺中的林獻堂、張棟梁、張錦上、鄭汝南等組織剪髮會,於明治44(1911)年4月3日在臺中公學校成立,推動男人剪髮及女子解放纏足運動。大正3(1914)年3月3日,臺中廳長提議風俗改良問題,影響剪髮、放腳活動效果很大。
第二屆敬老會紀念合照
第二屆敬老會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6(1931)年,國民小學畢業生,都要參加青年團的組織,為社會服務。當時的西屯隸屬臺中州大屯郡,日本戰敗後先屬臺中縣,後於民國36(1947)年才併入臺中市。這張照片是西屯尚屬大屯郡時,國小畢業生組織的西屯女子青年團,於昭和9(1934)年,主辦第二屆敬老會紀念合照。
臺中振海寫真工藝所主人遊三峽祖師廟
臺中振海寫真工藝所主人遊三峽祖師廟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6(1931)年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為臺中振海寫真工藝所主人,遊三峽祖師廟時所攝,便以此照片發行該工藝所的廣告明信片。
張登淵全家福
張登淵全家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931年左右,在西屯中庄(今龍潭里)的集成堂擇日館創辦人張登淵,還未成年時的全家福合照。站在第三排左邊左手拿書,右手拿扇子的年輕人就是張登淵。
何厝的富裕家庭全家福
何厝的富裕家庭全家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934年住於何厝的富裕家庭全家福合照。院子有人造大魚池,家人依其年齡所穿衣著式樣不同。有臺灣式女長衫、老式衣褲、男上衣,日本文官穿的立領西服及西裝,兒童的西裝及日本和服等,呈現時代的特色。
協贊信用組合敬老會紀念攝影
協贊信用組合敬老會紀念攝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於大正時期成立的產業組合(合作社),即有興業信用組合、共濟信用組合、金融信用組合等。此張照片是協贊信用組合於昭和6(1931)年舉辦敬老會紀念攝影。
臺灣青年合照
臺灣青年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9(1934)年的臺灣青年合照,從照片可以看出當時的青年仍著臺灣式長衫或短衫長褲。
臺灣新聞社主辦乾溪獵羌活動紀念照
臺灣新聞社主辦乾溪獵羌活動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6(1941)年4月3日,臺灣新聞社主辦的乾溪獵羌活動紀念照片。
銀華新劇團開演前紀念合照
銀華新劇團開演前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是昭和14(1939)年位於櫻町(今復興路四段)的天外天戲院,銀華新劇團開演前的紀念合照。天外天戲院為臺中仕紳吳鸞旂於清光緒18(1982)年興建,為專供吳家招待友朋的戲館。日治時期繼續以劇場經營至戰後,改稱國際戲院為電影院。
林仁藏結婚與親族合影
林仁藏結婚與親族合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3(1938)年1月3日,林仁藏結婚,於東區和平街247號家門前與親族合影。坐於前排右二為林仁藏母親,襁褓中未滿四個月的嬰兒為林仁德(前臺中市議長)。
日治時期親族聚合紀念照
日治時期親族聚合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2(1937)年5月6日,在臺中州大屯郡犁頭店三厝庄(今南屯三厝里)的祖厝前,親族聚合的紀念照,新舊式臺灣衣褲、西裝,婦人所穿的鞋、三寸金蓮,混和的衣著習俗,顯示時代變遷期的特色。
壯丁團相樸活動紀念照
壯丁團相樸活動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2(1937)年4月,臺灣總督府開始推進皇民化運動,9月在各州廳設置國民精神總動員支部,進入軍國統治戰時體制,經常舉辦青少年、壯年、婦女的防衛演習、健康競賽、治安、交通、救護等研習活動。照片是舉辦壯丁團相撲活動的紀念照。
張竹貞的祖父母與叔公帶兒女紀念合照
張竹貞的祖父母與叔公帶兒女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攝於昭和12(1937)年元旦的照片,是提供者張竹貞(住西屯路)的祖父母及叔公(右)帶兒女,在自營布行前所攝。穿著臺灣衫及西裝混和,並穿皮鞋,是屬富裕的家庭,也顯示時代逐漸改變現代化生活的實況。
趙天儀三歲像
趙天儀三歲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照片提供者趙水木的兒子為作家趙天儀(曾任臺大哲學系主任、靜宜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臺灣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於昭和12(1937)年三歲時的模樣。
著冬季制服的巡查全家福
著冬季制服的巡查全家福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的警員叫做「巡查」,臺灣人也有擔任巡查的,必須穿正裝的巡查制服並配戴指揮刀,照片為穿著冬季制服的巡查全家福合照。係昭和16(1941)年代所攝。
著夏季制服的巡查夫妻照
著夏季制服的巡查夫妻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的警員叫做「巡查」,臺灣人也有擔任巡查的,必須穿正裝的巡查制服並配戴指揮刀,照片為穿著夏季制服的巡查夫妻照。係昭和16(1941)年代所攝。
臺中市參議會成立典禮的團體紀念照
臺中市參議會成立典禮的團體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本戰敗後,民國34(1945)年國民政府於10月25日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中市由州轄市改為省轄市,民國35(1946)年4月臺中市參議會成立,選舉黃朝清、林金標為正副議長。照片為市參議會成立典禮時的團體紀念照。
臺中市南區第一次區民代表會團體紀念照
臺中市南區第一次區民代表會團體紀念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民國35(1946)年2月1日,臺中市東、西、南、北、中等五區公所成立,南區區長為林盪盤、副區長為張泉源。3月2日五區公民選舉區民代表,林金標等116位當選。照片為臺中市南區第一次區民代表會成立於1946年3月18日之團體紀念照。
臺中州議員當選紀念合照
臺中州議員當選紀念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日治時期的地方自治制實施,依據昭和10(1935)年公佈的律令第1、2、3號,改正州市街庄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臺中州會議員第一回的選舉於昭和11(1936)年11月20日實施,議員名額32名,由官、民選各一半,民選的選舉資格限於由一般民眾選出的市會議員及街庄議員而已。
臺中廣播電臺更名週年員工合照
臺中廣播電臺更名週年員工合照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昭和10(1935)年5月11日,臺中放送局JFCK開始放送(廣播),至民國34(1945)年11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管臺灣放送協會臺中支部,臺中放送局便改為「臺中廣播電臺」。照片為民國35(1946)年10月25日該電臺接收週年之員工合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