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翠綠緄花邊女裙
翠綠緄花邊女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女裙在紋樣與結構上較為簡單,使用翠綠緹花綢緞,裙擺下方鑲緄三層織帶花邊,由上至下分別為紫色、褐色、米色,上面繡有簡化的花卉紋,裙內裡則使用桃紅色布。
紫色絲質立領長袖大襟女衫
紫色絲質立領長袖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紫色絲質立領長袖大襟女衫,衣身修長、袖管細窄,合身細長的外型輪廓是1910-1920年代漢族女衫的典型之一。
水藍絲質緹花大襟鑲緄女衫
水藍絲質緹花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水藍絲質緹花大襟鑲緄女衫,大襟衫表布以水藍色絲質緹花料為底布,領緣、大襟、袖口、脇邊開衩和衣褲下襬都搭配黑色布料做鑲緄緣邊,外緣再配飾多色交錯的織帶,鑲緄配布裡面以各色彩線刺繡折枝花卉,在黑色底布上呈現出瑰麗風采,搭配在淺色絲質緹花布料上,顯示出整體形貌的優雅高尚。
紅地虎頭繡花嬰兒鞋套
紅地虎頭繡花嬰兒鞋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社會認為老虎威風凜凜,是驅邪避災,平安吉祥的象徵。在古代民間,大人總是以老虎的造型來打扮孩子,頭戴虎頭帽,脖圍虎頭圍嘴,腳穿虎頭鞋,睡覺還有虎枕頭,這些都代表長輩希望孩子能夠平安長大、如老虎般健壯勇猛。在小孩滿月、作四月日、周歲等節日,親友會致贈孩子有虎頭造型的虎頭帽或虎頭鞋,做為祝福。
黑棉地十字繡紋嬰兒鞋
黑棉地十字繡紋嬰兒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棉地十字繡紋嬰兒鞋,共1組2件。鞋面以黑色棉布為抵, 於鞋頭正中央以桃紅色線作十字繡幾何花紋,鞋後跟開口無縫合,鞋口至鞋後跟處以桃紅色線交叉鎖邊,鞋底雖納千層底,但因為嬰兒鞋的關係,不似成人鞋底般厚實。桃紅色線部分已斷失。
水藍色絲質緹花合襠女褲
水藍色絲質緹花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水藍色絲質緹花大襠女褲,褲身由四片布料剪接而成,腰頭接縫水藍色棉布與上衣領子內裡相同材質,柔軟且舒適,褲子布料材質、配飾刺繡都與上衣成整套搭配,褲口再綴縫紅色緹花織帶和黑白交錯的波紋水兵帶,製作精細華美,依照色彩、用料及圖紋推測應是閩南民系之年輕婦女禮服。
紫色絲質合襠女褲
紫色絲質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紫色絲質大襠女褲,褲身由四片布料剪接而成,腰頭接縫紫色棉布(柔軟舒適),褲口鑲緄與芽子紋飾與上衣相互呼應,製作精細華美,依照色彩、用料及圖紋推測應是閩南民系之年輕婦女禮服。
六角錫製茶葉罐
六角錫製茶葉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六角錫製茶葉罐,罐頸為圓筒狀,附有圓形罐蓋,罐身具方形線條,底為六角形,罐面出現受潮風化、磨損的跡象。
方形錫製茶葉罐
方形錫製茶葉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方形錫製茶葉罐,罐頸為圓筒狀,附有圓形罐蓋,罐身有方形線條,底為四方形,罐面出現受潮風化、鏽蝕、磨損的跡象。
紫色絲質大襟鑲緄女衫褲
紫色絲質大襟鑲緄女衫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紫色絲質大襟鑲緄女衫褲,共1組2件,包括紫色絲質大襟鑲緄衫與紫色絲質合檔褲。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花草文字紋帶柄餅印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花草文字紋帶柄餅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花草文字紋帶柄餅印,印模陰刻成一方形凹模,由十六個圓弧狀構成花邊,模底中央刻「哈密瓜」三字,上方刻有太陽,下方有元寶,周邊有簡單裝飾花草,推測為哈密瓜酥的餅模。模內底部的「哈」與「瓜」字紋旁各鑽有一貫穿到模具外側的小孔,具有做餅時方便脫模的功能。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桃花紋帶長柄餅印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桃花紋帶長柄餅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酒瓶形單面雕方形桃花紋餅印。印模陰刻一20個圓弧狀構成的方形凹模,模底正中央刻有「純正豆蓉」字體,顯示這是製作豆蓉口味的月餅,字體周圍飾以帶葉桃花紋。模內底部桃花紋旁各鑽有一貫穿到模具外側的小孔,具有做餅時方便脫模的功能。
酒瓶形單面雕六瓣花形帶柄餅印
酒瓶形單面雕六瓣花形帶柄餅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酒瓶形單面雕六瓣花形帶柄餅印,印模雕刻一六瓣花,花蕊中央雕圓形圖紋,並有「城会、泰隆」等字。餅印握柄細長,剖面呈圓形,本件握柄無穿孔,穿孔位於餅印模背面,瓶身兩側各有一孔洞,推測可繫上繩索,方便吊掛。
長方板單面雕十六圓文字紋糕印
長方板單面雕十六圓文字紋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長方形板單面雕刻十六枚圓形帶花邊凹模,每個印模中央刻字不同,包括「五子登科」、「福祿全壽」、「萬壽」與「三元五桂」等吉祥字,以及牡丹紋與菊花紋,象徵花開富貴與長壽。
長條板單面雕六方格文字紋糕印
長條板單面雕六方格文字紋糕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長條板單面雕六方格文字紋糕印,印模內底陰雕三線框,中央為「門、堂」等六個篆體文字(部分文字無法辨識)。
白瓷半圓形百子千孫彩繪筷筒
白瓷半圓形百子千孫彩繪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陶瓷製成,半圓形筒狀,上寬下窄,前低後高,背面中央鑽有一圓形孔洞,上方突出呈圓弧形,平底,鑿有五個透氣小孔,可放置於餐桌或懸掛於牆上。正面上方以朱墨寫有「百子千孫」字樣,意為祈求人丁興旺,中央有花卉盆栽之彩繪圖樣,表面可見細密的龜裂紋路。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筷筒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筷筒,長方形筒狀,上寬下窄,前低後高,背面上方突出呈梯形,鑽有二孔,綁有鐵絲,平底,鑿有五個透氣小孔,四角有足,可放置於餐桌或綁上繩子懸掛於牆上。筒身正面刻有花瓶浮雕,四周環繞迴文盤長,兩側有花瓶及花卉浮雕,底座有如意雲紋裝飾,正面與二側的浮雕紋飾皆已磨損模糊不清。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香筒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香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磚燒方形盤長花瓶紋香筒,長方形筒狀,上寬下窄,平底,四角有足,上緣以方框環繞,寬度略超出筒身,邊緣刻有迴文盤長,除左前角外,其他三角皆有碰撞缺損痕跡。筒身正面刻有飾以迴文盤長紋的花瓶、針葉和松果等紋樣,左右環繞迴文盤長,上方正中央刻有壽字,兩側有花瓶及花卉浮雕,底座有如意雲紋裝飾。
白瓷半圓形百子千孫彩繪筷筒
白瓷半圓形百子千孫彩繪筷筒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陶瓷製成,半圓形筒狀,上寬下窄,前低後高,背面中央鑽有一圓形孔洞,上方突出呈圓弧形,平底,鑿有五個透氣小孔,可放置於餐桌或懸掛於牆上。正面上方有「百子千孫」字樣之浮雕,並以朱墨描繪,意為祈求人丁興旺,中央有花卉盆栽之彩繪圖樣。
無紋提粱壺
無紋提粱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平口,唇沿,凹蓋帶鈕,短流,流口呈水滴形,流身短粗,提梁中央呈W字形,平底圈足。胎質厚重,全器無釉,通體灰黑,應採低溫燒成。
無紋提粱壺身
無紋提粱壺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平口,唇沿,短流,流口呈水滴形,流身短粗,提梁中央呈W字形,平底圈足。胎質厚重,全器無釉,通體灰黑,應採低溫燒成。
灰絲質緹花大襟男長袍
灰絲質緹花大襟男長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袍」是指長度及跗(腳背)的長型衣,不論單、袷(雙層)、棉、裘,皆蓋稱之為「袍」。歷史記錄中國以「袍」作為禮服,始自東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時頒詔服裝制度,明定袍為朝服,後經歷世承傳,到了清代袍成為禮服唯一的形式。
白棉質立領大襟女衫
白棉質立領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白色棉質立領長袖大襟衫,立領部分的製作形式較為特別,是先以藍色棉布在領緣緄邊後,再將立領綴縫上去,這種領子的製作方法是方便日後衣領可以拆卸置換(因為衣領是較容易髒污的部分)。
黃地金魚暗紋馬面裙
黃地金魚暗紋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