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52個藏品
《東印度水路誌》之〈椰子樹與無花果樹等〉
《東印度水路誌》之〈椰子樹與無花果樹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各種植物,例如:無花果、可可、胡椒、椰子等,此圖收錄在林思索頓(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的《東印度水路誌》。林思索頓曾在葡屬印度Goa停留五年時間,擔任葡萄牙駐Goa大主教Don Very Vincente da Fonseca的書記或文書人員。
《東印度水路誌》之〈竹子、榕樹和榴槤樹〉
《東印度水路誌》之〈竹子、榕樹和榴槤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各種植物,例如:竹子、榴槤、榕樹,此圖收錄在林思索頓(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的《東印度水路誌》。林思索頓曾在葡屬印度Goa停留五年時間,擔任葡萄牙駐Goa大主教Don Very Vincente da Fonseca的書記或文書人員。
彼德卡斯特連著《荷蘭人報》1658年
彼德卡斯特連著《荷蘭人報》1658年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書共有九大冊,於1662年的部分有載錄關於臺灣之文章,並附有一張描繪熱蘭遮城堡的版畫,圖內有A到L說明各處的名稱。本物件首頁有「1658」之年分字樣,內頁其中一插畫為近北極圈之地圖。
約翰湯姆生攝〈打狗港〉及〈平埔番婦女和孩子〉
約翰湯姆生攝〈打狗港〉及〈平埔番婦女和孩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Der Hafen Ta-kao”(打狗港)為收錄於某本德文書籍中的一張版畫插圖。圖片上方說明篇章標題為“福爾摩沙的歷史”(12.
《東印度水路誌》之〈回教徒和印度馬拉巴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回教徒和印度馬拉巴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回教徒(Mahometani)和印度的馬拉巴人(Malabar)。左一和左二為男性,身材壯碩,頭戴小帽。左一的男子右手握著看似一大串的香蕉,身著短衣,下半身包裹著三角布。
《東印度水路誌》之〈阿拉伯人與阿比西尼亞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阿拉伯人與阿比西尼亞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阿拉伯人(Arabes)與阿比西尼亞人(Abissijnen)。左起為一對年輕的阿拉伯男女,中間站著一個小孩,看似女孩。男子的頭部纏著頭巾,衣著長袍長褲,右手拿著箭,左手握弓;女性衣著短衣長褲,披著一塊寬布,右手牽著女孩,女孩沒著任何衣物;右側是阿比西尼亞的一對年輕男女。
《東印度水路誌》之〈莫三比克的Caffres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莫三比克的Caffres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莫三比克(Mocambyque)的Caffres人。圖中左一和左三為男性,頭髮蜷曲,全身無衣著。左三的男性吹奏著一個弓箭型狀的傳統樂器;左二和右一為女性。左二的女性身著薄紗平胸短裙,左臉頰上看似有個輪子型狀的刺青圖案。
《東印度水路誌》之〈印度的各種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印度的各種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印度各種人,包括Canarim夫婦和小孩、Lascarijin士兵,和Balhadeira舞者,此圖收錄在林思索頓(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的《東印度水路誌》。
《東印度水路誌》之〈塔及清真寺〉
《東印度水路誌》之〈塔及清真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印度教的塔(Pagode)及清真寺(Mesquita),此圖收錄在林思索頓(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的《東印度水路誌》。
凡克烏冷繪《領航火炬》
凡克烏冷繪《領航火炬》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書名為《領航火炬》,是一本海圖集,是世界各海域、地區及重要港口等等的地圖集,共分為六冊,本物件為第六冊。作者為荷蘭製圖師凡克烏冷(J. van Keulen II,1704-1755)。
屏東街役場〈屏東案內圖〉
屏東街役場〈屏東案內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為《屏東要覽》隨附地圖〈屏東案內圖〉,繪製範圍為屏東街(1933年屏東街升格屏東市)主要市區,功能分類屬市街圖,主要內容包含屏東的街道、街廓、主要機關、學校、商號,鐵路(包含輕便鐵路)等。無經緯線,地圖上方指北,附圖為飛行第八聯隊配置圖。
《東印度水路誌》之〈中國人〉
《東印度水路誌》之〈中國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為對中國人服裝衣著的描繪。
《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第一至三輯
《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第一至三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台灣樹木誌
台灣樹木誌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第一版《臺灣植物誌》
第一版《臺灣植物誌》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臺灣植物圖譜》
《臺灣植物圖譜》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
《角色的誕生》
《角色的誕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鄭君里(1911-1969)是中國話劇及電影演員,演出許多電影作品,後期也參與編導製作,並獲得獎項。《角色的誕生》以鄭君里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基準,參考不同表演理論探討表演藝術。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1993年《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專輯》
林雅蘭
林富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以〈鶴〉一文,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第一名。
屏東文獻第15期
屏東文獻第15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1
屏東地區的死因與當地醫療行為之關係/早期維繫健康的傳統醫療暨原住民醫療/屏東地區醫療機構的歷史演變/屏東鄉間的醫療發展-助產士與藥房老闆娘口述醫療事蹟/屏東醫院的建立與公共衛生事業的展開/屏東空軍基地和民用機場的沿革變遷/津山詩人歐子亮作品初探/特色民宿之形塑-以屏東縣五家民宿為例/大事記
屏東文獻第17期
屏東文獻第17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13
里港趙氏餛飩飲食文化研究/來自舌尖上不能言喻的故鄉-娘惹糕/從農忙點心到常民飲食-萬丹人的飯湯/一個天主教村落的形成-萬金與聖母聖殿的天主教文化/從屏東市廟宇戲台調查看戲劇與民俗文化展演空間的變異/經驗與地方-陳其麟歌謠中的屏東縣琉球鄉/屏東市眷村之沿革與發展-以大鵬七村、凌雲三村為例/從家族性私廟
屏東文獻第1期
屏東文獻第1期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2000
三山國王與甌駱人/豐田聚落地方史料與建築研究/石光見源自排灣族嗎?/述說東港/鯉魚山與赤山巖/萬巒田野記事/阿里港公園/屏東縣大事記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漢姆萊特》全書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漢姆萊特》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曹未風(1911-1963)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譯有莎士比亞《漢姆萊特》、《安東尼及枯婁葩》、《威尼斯商人》等劇,並以全集出版,為最早的莎翁中譯版本。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仲夏夜之夢》全書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仲夏夜之夢》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曹未風(1911-1963)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譯有莎士比亞《漢姆萊特》、《安東尼及枯婁葩》、《威尼斯商人》等劇,為最早的莎翁中譯版本。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