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81個藏品
青花綠彩蕉葉蘭花紋盤
青花綠彩蕉葉蘭花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弧腹,下接圈足。大朵焦葉盤據盤面右側,下方描寫嬌柔的蘭花,花口盤緣施青花鈷料。外器壁素面無紋,胎白細緻,除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採鏇坯壓模成。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戰後初期鶯歌窯製品,但尚待研究。
青花壽字紋碟
青花壽字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弧腹,下接圈足。內器面裝飾錦地與壽字紋飾,外器壁素面無紋,胎白細緻,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根據造型特徵判斷,二十世紀前半葉日本瀨戶窯製品可能性高。
青花蘭石紋盤
青花蘭石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圓唇,弧壁,圈足。內器面描繪庭園蘭石,外器壁裝飾三朵草花紋,外器面近口沿處一道青花線圈,近底處裝飾青花雙線圈,外底心一道青花線紋。青花鈷料偏灰黑,透明底釉則偏黃色,除圈足著地處外滿釉。該類型為臺灣地區常見的清代青花品項,眾多窯址皆有生產,臺灣傳世品與海內外考古資料皆有案例。
青花印花環形團花紋盤
青花印花環形團花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唇口,斜弧壁,圈足。盤內器壁周緣帶狀押印團花紋,從接縫處可知押印十次,恰好連接成環形裝飾,外器壁素面無紋,盤內底心留有一道寬帶澀圈墊燒痕,內底心押印一方形花押紋款印。圈足與內底心澀圈無釉,其他部位滿釉。青花印花瓷為節省空間和成本,通常以疊燒法燒造。
青花印花雙鳳魚紋盤
青花印花雙鳳魚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唇口,斜弧壁,圈足。盤內器壁周緣對置押印雙鳳紋與雙魚紋,外器壁裝飾雙魚紋飾。盤內底心留有一道寬帶澀圈墊燒痕,呈灰色痕跡(使用痕或燒製痕跡待考察),圈足與外底心無釉。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南方製品,該類型作品眾多窯場皆有,確切窯場現階段研究還難以區辨。
青花印花團花紋盤
青花印花團花紋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唇口,斜弧壁,圈足。盤內器壁周緣對置押帶狀四組團花紋,外器壁僅見一組團花紋飾。盤內底心無釉,有火石痕跡,圈足與外底心無釉。青花印花瓷為節省空間和成本,通常以疊燒法燒造。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南方製品,該類型作品眾多窯場皆有,確切窯場現階段研究還難以區辨。
青釉盤
青釉盤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唇口,斜直壁,圈足。全器素面無紋,內外施罩青灰釉。內底面無釉,圈足處亦無釉。圈足斷面處呈三角形,製作工藝鮮明。與其他典藏品如2009.010.0214青花翹尾雙魚紋盤,製作工藝相近。該類型為臺灣地區常見的清末民初時期青花品項,推測為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粵東地區的貿易瓷器。
白釉花口碟
白釉花口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方唇口,斜直壁,圈足。全器素面無紋,內外施罩灰白釉。內底心澀圈,圈足處亦無釉。採鏇坯壓模成形,圈足處滿佈窯渣。推測為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粵東地區的貿易瓷器。
描金祥鶴紋小杯
描金祥鶴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外形較為寬扁的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口徑略寬大。壁薄,器形斜壁微微外侈,杯口尖唇,圓弧折腹,接矮圈足,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足壁平直,足尖圓。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
祥鶴紋小杯
祥鶴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外形較為寬扁的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口徑略寬大。壁薄,器形斜壁微微外侈,杯口尖唇,圓弧折腹,接矮圈足,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圈壁平直,足尖圓。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
吹繪落櫻小杯
吹繪落櫻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典型的日本清酒小盅(杯),但器型杯體從杯口斜壁外侈直達圈足,無折腹,尖唇外翻,壁薄,製作精美。通體施釉,足心滿釉,足壁平直,足尖圓。胚體胎土潔白清脆,瓷化程度高,釉色透明,施釉均勻。杯口內唇處於以吹繪手法鏤空櫻花花瓣,花心點紅彩,然後上透明釉,展現日本美學。製作精美,研判應是昭和時段的量產製品。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似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壁略厚。圓唇略外翻,器形微微外侈,圓弧折腹。石膏壓模製作,通體施透明釉,略有微小點狀縮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沾著細顆粒墊砂。坯體潔白,略見氧化鐵團點狀黑褐色斑。杯身釉下青花海景帆船與遠山海鳥。顯是以2009.013.0209一件同花紋的青花小杯為範本的仿作。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似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壁略厚。圓唇略外翻,器形微微外侈,圓弧折腹。石膏壓模製作,通體施透明釉,略有微小點狀縮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沾著細顆粒墊砂。坯體潔白,略見氧化鐵團點狀黑褐色斑。杯身釉下青花海景帆船與遠山海鳥。顯是以2009.013.0209一件同花紋的青花小杯為範本的仿作。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似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壁略厚。圓唇略外翻,器形微微外侈,圓弧折腹。石膏壓模製作,通體施透明釉,略有微小點狀縮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沾著細顆粒墊砂。坯體潔白,略見氧化鐵團點狀黑褐色斑。杯身釉下青花海景帆船與遠山海鳥。顯是以2009.013.0209一件同花紋的青花小杯為範本的仿作。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青花船帆海景紋小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器型似一般日本清酒小盅(杯),杯壁略厚。圓唇略外翻,器形微微外侈,圓弧折腹。石膏壓模製作,通體施透明釉,釉面略厚,略有微小點狀縮釉,足心滿釉,足尖抹釉,沾著細顆粒墊砂。坯體潔白,略見氧化鐵團點狀黑褐色斑。杯身釉下青花海景帆船,遠山旁海鳥遨翔,簡筆繪工相當流暢。可能是戰後早期臺灣大量生產的製品。
白瓷手繪雞紋碟
白瓷手繪雞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小碟平口,弧腹下斂至圈足,圈足露胎。碟心與碟底可見當時鑄造技法所流的鏇胚痕跡。內壁以鈷藍釉繪一弦紋,碟心以黑彩與胭脂紅釉繪一公雞,筆法減筆寫意,描繪雞尾羽毛的筆觸力道掌握尤佳,十分具有動感。雞足下方以一斜筆綠釉染繪暗示公雞奔跑於草地,烘托整體畫面的活潑感。
綠彩印花鯉魚水藻紋碟
綠彩印花鯉魚水藻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弧腹,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以綠彩轉印鯉魚水藻紋樣。外器壁素面無紋。胎白細緻,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日本瀨戶窯製品可能性高。年代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或戰後復古作品,待目驗實物。
白瓷紅綠釉印花楓紋碟
白瓷紅綠釉印花楓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尺寸較小者為碟,臺灣早期多以碟承裝調味料,或作為點心盤使用。圓唇侈口,弧腹下斂至圈足,圈足露黃胎。全器除圈足底外上一白釉,成色晶瑩透亮。碟心以紅、綠釉轉印楓葉與枝條。楓葉為臺灣早期瓷器中較少使用的紋飾,十分特殊。
彩繪印花松鶴魚紋碟
彩繪印花松鶴魚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弧腹,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以綠彩、褐彩描寫老松、鶴鳥,遠處有帆影,紅彩點飾鶴頂,內器壁口沿周緣一道金彩。外器壁素面無紋,胎白細緻,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期日本瀨戶窯製品可能性高。
彩繪印花石榴葉紋碟
彩繪印花石榴葉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寬口,弧腹,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以紅、綠彩描寫石榴葉紋,口沿一道金彩。外器壁素面無紋,胎白細緻,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期日本瀨戶窯製品可能性高。 。
青花印花福字紋碟
青花印花福字紋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厚唇口,弧腹,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青花押印星芒紋與福字紋,外器壁素面無紋,圈足著地處外全器滿釉。從胎釉與造型特徵判斷,本作品為二十世紀前期臺灣製品,但窯址待考。 。
彩繪松梅紋碗
彩繪松梅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圈足外直內斜。採鏇坯壓模、彩繪施釉燒製而成。全器除圈足外幾乎滿釉,圈足刮釉露胎,紅色胎土,沾有窯沙痕跡,外器壁近底處施釉不均。碗內壁素面無紋,碗心有使用痕,碗口口緣施作一道青色線圈,幾不可見。
青花粉紅綠彩竹紋碗
青花粉紅綠彩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有若干空隙裂痕,圈足與外底心部分未及釉。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青花竹紋碗
青花竹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40年代至1950年代臺北鶯歌窯流行生產的飯碗。敞口、圓弧腹、帶圈足碗,以模具成形,並於白色長石釉釉下彩飾之後,高溫燒製而成。圈足刮釉露胎,胎體呈黃色,多處缺損。碗口緣上方裝飾一圈寬帶青色釉彩,外器壁下方裝飾一道青花線圈,皆為化學鈷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