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90008個藏品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此項寫真資料以當時日本政府的軍事討伐成績宣揚為主,經比對後其內容與昭和六年出版的《霧社事件討伐寫真帖》十分相似,雖未收錄於其中,但同樣呈現其行軍陣容、飛行機偵察、山砲隊砲擊情形、味方蕃(以番制番)的攻擊策略等。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版印彩紙:福祿壽
版印彩紙:福祿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上三吉星,人間福祿壽。三星裏面,似乎又是以福為首。傳說這位福星大名鼎鼎,他的出身來歷卻眾說不一。有人說他是天官,是元始天尊吐出來的,還有人說他是漢朝的道州刺史楊成。當時,漢武帝每年要道州進貢侏 儒,楊成上任後就奏了一本,說道州有矮民,無矮奴。漢武帝就免了這項進貢。
佛壇畫:文殊
佛壇畫:文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購自蕭琇仁。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緬甸竹琴琴鍵
緬甸竹琴琴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緬甸竹琴為緬甸絲竹樂團所使用的樂器之一,屬於雙聲部的旋律組樂器。「雙聲部」指的是在緬甸樂器中,由兩根指頭彈撥、兩手拍擊或由兩根木槌敲奏,能同時發出兩個音的樂器。鋼琴傳入緬甸後,樂手仿效竹琴的擊奏技法,利用左右手各一到兩根指頭,在鋼琴鍵盤上敲打成樂。
女書─結拜姊妹書信
女書─結拜姊妹書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結拜姊妹是江永女子引以為傲的文化傳統。女書流傳地區的社會結構是以儒家父系制的小農經濟為基調,女子向來足不出村,但女書的文字書寫性質,卻使得女子得以跨村締結姊妹情誼。本文物係由江永縣城關鎮江河村村民何增善於2000年提供,為妻子的遺物之一。該女書的漢譯如下: 題言提筆坐 修書先拜情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mguc Srayan(巫師咒語法器)此物器為南澳泰雅人巫師做法時的法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男用披肩
男用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披肩一般在日常或工作時皆可穿用,有斜披或是前圍兩種穿法。此披肩上段縫有雙面織紋的飾帶,這樣形式的披肩則多在盛裝或是祭典的場合穿著,在製作上所需要的時間較長,難度也較高。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Lalaw Mgaga(出草刀)。在日治之前的部落社會,一位獵人會有好幾把刀,其中一把就是獵首用刀,這種刀的特性,在於長且重,利於作戰時使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405):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是部落領袖zingrur家屋內之祖靈柱mulitan,中研院民族所1956年收藏。因mulitan的文化內涵、雕刻藝術等具獨特而稀珍價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向文化部提報,於2012年核定為國寶。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排灣族雙管鼻笛
排灣族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霧社事件寫真帖照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所有者: 吳竹頭先生(捐贈者吳欣勳先生之祖父)。
唐卡─勝樂金剛
唐卡─勝樂金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唐卡,係藏語,即錦緞鑲邊的布綢畫或絲繡,因此也稱為布繪。唐卡的底布以亞麻、粗布或珍貴的絲綢為材料;顏料來源則是礦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動物膠及牛膽汁,屬於不透明顏料。唐卡題材十分廣泛,如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
排灣族巫師箱 Paiwan Shamanic Kit
排灣族巫師箱 Paiwan Shamanic Kit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此件法具盒下半部為木製,紅漆,用銅及貝殼裝飾;上半部是網袋,網口綴有小藤環,加上細繩,可束緊袋口。一般法具盒的製作方式是將整段木塊挖空而成,除盒底外,其餘幾面都有雕刻。雕刻題材多人和動物,動物紋中以百步蛇紋、鹿紋最多。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Komblo)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Komblo People's Ritual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Komblo)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Komblo People's Ritual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Komblo 部落的 Kinden Kulam(身穿紅夾克者)在竹製「錢柱」 前發表演說,主持給 Omngar 部落母系親屬的報償儀式。Wahgi 人們傳統上會於生命各階段以儀式報償予母系親屬,母系親屬們被認為有能力影響他們姐妹後嗣的健康與順利。
彭鏡毅博士著作目錄
彭鏡毅博士著作目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博士著作等身,一生撰寫、編輯逾290篇各式著作,發表逾120種植物新種,並為臺灣增加71個新紀錄種。 Ching-I Peng’s bibliography. (*Chinese tit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Dr. Kuo-Fang Chung).
Baruya 人與鹽條 Baruya People and Salt Bars
Baruya 人與鹽條 Baruya People and Salt Bars
Online Digital Sources and Annotation System
新幾內亞的 Baruya 人住在內陸高地,他們種植特殊植物(薏苡)、從中提煉出鹽,製成一個個鹽條。鹽條可作為貨幣使用,跟其他部落購買斧頭、武器、珠貝、羽毛裝飾、有魔法的堅果、樹皮斗篷、配檳榔的石灰、或支付儀式專家的服務等。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捐贈者姜勤珠女士為里漏部落人,善於製作傳統服飾,本館薦購里漏部落之男子成年禮、女子及巫師之新製服飾三套,亦為姜女士所製作。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上衣
阿美族里漏部落成巫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捐贈者姜勤珠女士為里漏部落人,善於製作傳統服飾,本館薦購里漏部落之男子成年禮、女子及巫師之新製服飾三套,亦為姜女士所製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