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243個藏品
蒙古藝術家Shiilegmaa
蒙古藝術家Shiilegmaa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杜哈克人的馴鹿
杜哈克人的馴鹿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放學的女孩
放學的女孩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奔向自由
奔向自由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摺頁
摺頁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煙衝
煙衝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瞭望
瞭望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老人
老人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琴聲
琴聲
文化部
心向與身住:圖飾‧家屋‧全球時代下的蒙古人心靈
心向與身住:圖飾‧家屋‧全球時代下的蒙古人心靈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心向與身住」特展,是由臺灣策展人結合蒙古國策展人,以對話、參與式等實驗方式,共同營造出新類型展覽的開放特徵。
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深秋的喜悅
深秋的喜悅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冬日驕陽
冬日驕陽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眺望
眺望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排練
排練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再生
再生
國立國父紀念館
陳春明(1941-),出生於臺灣臺中市。1981至2009年間共著作出版竹雕專輯6集。雖然最高學歷只有國小畢業,憑藉著高超雕刻技藝,曾受聘擔任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大明高級中學老講師,國立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兼任副教授。
金華
金華
國立國父紀念館
陳煥禎(1966-),出生於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他認為高等教育雖然帶來很多概念上的啟發,但不應太執著於名相,創作還是要回到自己內在的原點,自我突破,在探索中建立風格。曾任精進全人教育計畫講座、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講師、明道大學演講「行-在藝術人生的旅途上」。
人生百態
人生百態
國立國父紀念館
廖天照(1950年-),出生臺中農家,國中畢業後到理髮店當學徒,年輕時決定由理髮師工作轉向石雕藝術,起初完全按著自己所思所想天馬行空創作,某日喝茶把玩石頭時,突有靈感:我可不可以用石頭雕刻成茶壺呢?這個奇想造就了他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格。
畫具
畫具
國立國父紀念館
翁美娥(1946-),出生於臺灣桃園,就讀北二女(今中山女中)時,入臺灣第一代西畫大師李石樵畫室習畫。1969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後,旅居法國30年間全心處理家庭大小事務。停筆近20年的翁美娥,待子女長大後再重拾畫筆及研究畫論,終於在1992年獲頒法國國立(INALCO)研究院博士學位。
羅漢
羅漢
國立國父紀念館
林正發(1968-),出生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師承三義木雕大師曾國章、曾國燦,從事雕刻創作30餘載,木、玉、石、銅雕皆爲創作素材。
花開香散入簾風 葉展影翻當砌月
花開香散入簾風 葉展影翻當砌月
國立國父紀念館
簡黃彬(1955-),出生於臺灣臺北(市)。1976年畢業於陸軍官校砲兵科,擔任政戰幹部期間,接觸藝文宣傳工作,培養對藝術的興趣。
西施雕
西施雕
國立國父紀念館
劉溪北(1958-),出生於金門。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1978年移居鶯歌,從事陶藝相關工作,由注漿、製作石膏模等基礎工作開始做起,後來進一步接觸青花瓷彩繪、手拉胚等工序,亦曾接觸廟宇陶瓷品的製作,逐步培養拉胚、雕塑、彩繪等實力。
北濱記憶
北濱記憶
國立國父紀念館
廖天照(1950年-),出生臺中農家,國中畢業後到理髮店當學徒,年輕時決定由理髮師工作轉向石雕藝術,起初完全按著自己所思所想天馬行空創作,某日喝茶把玩石頭時,突有靈感:我可不可以用石頭雕刻成茶壺呢?這個奇想造就了他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格。
節節高升
節節高升
國立國父紀念館
蕭進田(1967-),出生於臺灣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父親是蛇窯工廠手拉坯師傅,住家旁的公車站牌寫著「迴窯」,臺灣現存最古老、最具傳統代表性的「水里蛇窯」就座落在迴窯路上。從小生長在窯業重鎮,在窯場中耳濡目染與用心學習之下,青少年時期便學習一身製陶手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