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

再生

作者
陳春明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陳春明(1941-),出生於臺灣臺中市。1981至2009年間共著作出版竹雕專輯6集。雖然最高學歷只有國小畢業,憑藉著高超雕刻技藝,曾受聘擔任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大明高級中學老講師,國立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兼任副教授。並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評議委員、國立臺灣美術館評議委員、臺中市大墩美展、全國美展、南瀛美展等評審委員及諮詢委員。重要獲獎記錄包含2006年臺中市資深優秀藝術家,1997年中興文藝獎,1981年榮獲國家文藝獎。國外展出足跡涵蓋中國、美國、日本、中南美洲三個國家巡迴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巴拿馬博物館個展,以及歐洲各大城市,國內個展40餘次。

父親陳正氣為臺灣早期四大雕刻大師之一,曾至日本觀摩日式雕刻,造詣深厚。陳春明自小隨父親習藝,接受嚴格訓練,奠定雕刻技藝的基礎。1957年起與父親一起進行竹雕研究與創作,不但超越質材雕工技術的限制,在刀法運用上更是細膩。其雕竹技法,不論陰雕、陽雕、淺雕、浮雕、立雕,或者留青陽文雕,樣樣精通,父子被譽為臺灣竹雕開山始祖。

〈再生〉為1999年國立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陳春明竹雕半世紀巡迴展」作品。筆筒造型,材料選用臺灣近於絕種的「刺竹」竹頭,以根節斷口,外壁採陷地陽文通景式技法,表現出古松勁拔豐茂樣態,自然的氣根目仁,則增添了作品的藝術性。

剌竹頭質地堅硬,加上弧形彎面,施力困難,考驗著雕刻者的功力。此作品因竹制宜,根據竹頭與竹根形態,運用刀路成紋,局部纖維走向成面,成就出材雕與題材相互輝映的結晶。

陳春明長期致力於傳統竹雕的延續,也力求在傳統中創新,舉凡山水、花鳥、草蟲、走獸,或是充滿故事性的文人逸事、歷史忠孝節義人物和民俗故事,都是創作的題材;作品造型,除文人雅聚器物、筆筒和臂擱等文具用品,也雕製山水畫、對聯、畫框,創造出竹雕的新生命。從事竹木雕刻至今60載無間斷。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陳春明。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再生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內容描述

陳春明(1941-),出生於臺灣臺中市。1981至2009年間共著作出版竹雕專輯6集。雖然最高學歷只有國小畢業,憑藉著高超雕刻技藝,曾受聘擔任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大明高級中學老講師,國立高雄大學傳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兼任副教授。並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評議委員、國立臺灣美術館評議委員、臺中市大墩美展、全國美展、南瀛美展等評審委員及諮詢委員。重要獲獎記錄包含2006年臺中市資深優秀藝術家,1997年中興文藝獎,1981年榮獲國家文藝獎。國外展出足跡涵蓋中國、美國、日本、中南美洲三個國家巡迴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巴拿馬博物館個展,以及歐洲各大城市,國內個展40餘次。

父親陳正氣為臺灣早期四大雕刻大師之一,曾至日本觀摩日式雕刻,造詣深厚。陳春明自小隨父親習藝,接受嚴格訓練,奠定雕刻技藝的基礎。1957年起與父親一起進行竹雕研究與創作,不但超越質材雕工技術的限制,在刀法運用上更是細膩。其雕竹技法,不論陰雕、陽雕、淺雕、浮雕、立雕,或者留青陽文雕,樣樣精通,父子被譽為臺灣竹雕開山始祖。

〈再生〉為1999年國立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陳春明竹雕半世紀巡迴展」作品。筆筒造型,材料選用臺灣近於絕種的「刺竹」竹頭,以根節斷口,外壁採陷地陽文通景式技法,表現出古松勁拔豐茂樣態,自然的氣根目仁,則增添了作品的藝術性。

剌竹頭質地堅硬,加上弧形彎面,施力困難,考驗著雕刻者的功力。此作品因竹制宜,根據竹頭與竹根形態,運用刀路成紋,局部纖維走向成面,成就出材雕與題材相互輝映的結晶。

陳春明長期致力於傳統竹雕的延續,也力求在傳統中創新,舉凡山水、花鳥、草蟲、走獸,或是充滿故事性的文人逸事、歷史忠孝節義人物和民俗故事,都是創作的題材;作品造型,除文人雅聚器物、筆筒和臂擱等文具用品,也雕製山水畫、對聯、畫框,創造出竹雕的新生命。從事竹木雕刻至今60載無間斷。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陳春明。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尺寸: 

(L)12.7x(W)13.6x(H)16.7cm

作者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86
識別碼
M_1_04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