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78個藏品
心肝跋碎(曲詩)
心肝跋碎(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對菱花(曲詩)
對菱花(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重台別
重台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為《陳杏元和番》本事,陳梅兩家受奸相盧杞陷害,陳杏元被逼奉命至北國和番,其未婚夫梅良玉送妻到重台,二人共誓忠貞,揮淚別離,故稱「重台別離」。
繡成孤鸞
繡成孤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詩內容為五娘刺繡時聯想到自己與林大之間的不相配,並寄望與陳三結連理。
鼓返五更
鼓返五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詩為《陳三五娘》中「五娘思君」情節,但梨園戲或台灣七子戲中皆不用此曲。
懶繡停針
懶繡停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詩為藉由繪畫百花圖以抒愁懷,而引起青春易逝之嘆。
為伊割吊
為伊割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為《荔鏡記》本事,為五娘思念陳三,寫信遣僕送往。
冬天寒
冬天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為《朱弁》本事,為姚氏嚴冬作寒衣時,思念朱弁之情。
精神頓
精神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為描述五娘思念陳三之辭。
聽見杜鵑
聽見杜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為描述五娘思念陳三之辭。
竹影
竹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搖曳的竹影、時而飄、時而剛、時而韌、時而堅,充滿無盡的意味……。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力圖展現「竹影給他激發的感觸」,通過一個「六音音列」來控制全曲的音高,通過不同音色的呼應、對比,來展現多變的竹影。
包青天(18之8)
包青天(18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腳色」一詞,一般也稱做「角色」:在中國古典戲劇中,它是一種相當特殊的「符號」,必須通過演員對劇中人物的詮釋,才能顯現出來;它的存在,象徵著劇中人物的類型和性質,也說明了演員所需具備的藝術造詣,及他在劇團中的地位。
包青天(18之10)
包青天(18之1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的特殊風格是什麼?那就是由無數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台灣民眾,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生活際遇與思想感情的投影所凝聚出那種具有中國色彩的悲劇性格。
包青天(18之7)
包青天(18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女角的化妝和平劇大同小異,男角則較簡化,花臉並不如平劇一般畫各式各樣的臉譜,只是象徵性的勾勒幾筆而已。像生、旦,是以俊扮來表現,淨,丑,則是以誇張的鬍子或黑痣來突顯角色的特性。
包青天(18之6)
包青天(18之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的服飾,也就是俗稱的行頭﹝戲服﹞,其實和平劇服比較,是沒有多大差別,而且使用上也沒有劃分得相當嚴格;自由搭配,耀眼華麗,尤其是發展完成後的戲服,基本上仍然是繼承了中國大戲的傳統。
包青天(18之13)
包青天(18之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文場的樂器組合大都是自由搭配,像殼仔弦、月琴、台灣笛、二胡、三弦、洞簫、鴨母笛、揚琴等,都是在文場演出中常見的樂器。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4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創作受到日本音樂的影響,及印象深刻的小林正樹電影。談60年代的美國樂壇的盛況及在美求學教授指導前奏曲創作的過程。談Sydeman的教學。談60年代美國現代音樂的發展。談日本作曲家在美國的發展及60年代美國現代音樂。
煙之外
煙之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煙之外」(Outside the Smoke)是一首意境非常優美的歌曲,隨著詩意,音樂呈現出略帶濛然及憂鬱的氣氛;誠如日本作曲家武滿徹所言:「音樂的喜悅,基本上,似乎與哀愁分不開來。那哀愁是生存的哀愁。越是感受到音樂創作之純粹喜悅的人,愈能深體這哀愁。
為君去時
為君去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套曲排列:〈小倍青衲襖•為君去時〉〈大倍水底月•泥金書〉,管門為五六四ㄨ管。曲詩內容出自《雲溪友議》中「南楚材與薛媛」之事,為南楚材妻薛媛善詞畫,知楚材有外遇,乃自畫真容以動之,果得歸。
懶繡停針
懶繡停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曲詩為藉由繪畫百花圖以抒愁懷,而引起青春易逝之嘆,屬閒詞類。牌名「百花圖」乃因辭意言,非曲牌。
一間草厝
一間草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演唱者已有八年的學習經驗。曲詩內容為「孟姜女送寒衣」,孟姜女於旅途棲身於破草厝時所唱。
出畫堂
出畫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演唱者有十年的學習經驗。本曲詩內容為觀畫中百鳥態,而抒發為人應守五倫之嘆,因辭意而賦以牌名「百鳥圖」。
我為汝
我為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懶繡停針(清唱)
懶繡停針(清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曲詩為藉由繪畫百花圖以抒愁懷,而引起青春易逝之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