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4個藏品
織針
織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上纏有麻線,稍有破損。
石鎚
石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製。
呂炳川 在花蓮從事田野工作的錄音情形
呂炳川 在花蓮從事田野工作的錄音情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0年8月呂炳川以臺灣原住民音樂的研究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圖為他在花蓮縣光復鄉南富村從事田野工作的錄音情形。
阿美族歌謠
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阿美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牧牛歌》、《捕魚歌》、《光復村是個好地方》、《採集木材歌》、《砍木材歌》等;以及(B面)《戀歌》、《富田村快樂頌》、《迎賓歌》、《辭別歌》、《飲酒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花蓮縣光復鄉富田村。
準備種植的路蕎苗
準備種植的路蕎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集眾人之力拉下黃藤
集眾人之力拉下黃藤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集眾人之力拉下莖上布滿刺的藤心,後面拉,前方砍下攀附在樹上的藤蔓。
翼豆的花
翼豆的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翼豆
翼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將數支山棕葉綁在一起
將數支山棕葉綁在一起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採集新鮮的辣椒
採集新鮮的辣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採集山棕葉
採集山棕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清炒翼豆
清炒翼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得來不易的藤心湯
得來不易的藤心湯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藤心湯是採集不易的美味,需要多人的汗水付出。
市集上販售米酒醃漬的辣椒
市集上販售米酒醃漬的辣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整理完竣取出的山棕心
整理完竣取出的山棕心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在Fataan生長的fataan
在Fataan生長的fataan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旱地糯米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旱地糯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外婆的田在加里洞(Kalotong)的山上,還記得小時候一到暑假,就會跟著外公、外婆坐牛車上山。儘管有牛車代步,車程還是需要三至四個小時,因此平常外公和外婆都清晨五點多就得出門務農。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芋頭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芋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過去家裡經濟並不富裕,當時靠著種植多樣的作物,收成賣錢以維持生活。我們家沒有自己的田,因此耕作前會先尋找光復這一帶沒有人利用的土地,自己開墾荒地來種植作物。因為都是尋找無主的土地來耕種,因此田地較為破碎零散。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紅甘蔗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紅甘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和先生結婚後在部落開了一間雜貨店,為了養家,除了顧雜貨店的生意外,我們也種植紅甘蔗。當時,白甘蔗的糖分含量高,是製造糖的重要原物料,所有的白甘蔗都會被糖廠統一收購,並不能私下隨意種植及販賣;而紅甘蔗的含糖量比起白甘蔗低,糖廠並不收購,開放民間可以自行種植與買賣。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花生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花生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在所有種過的作物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花生」。由於當時是種植在斜坡上,種植難度跟平地比起來難上許多,只能拿著小小的鋤頭,一個洞一個洞慢慢挖,再把乾的花生種子一個個埋起來,約四到五個月就能收成。現在回想起來仍相當累人。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黃藤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黃藤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們主要採收黃藤的側枝,砍下後還需要將黃藤外皮上的尖刺用刀削除,處理過的藤心會帶到菜市場賣,相當好賣,價格也不錯,藤心吃起來雖然有些苦澀,但因為覺得好喝,對身體也好,因而時常煮來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