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88個藏品
五峰鄉大隘村矮靈祭歌第十一首binbinlayan(假赤楊樹)(二)
五峰鄉大隘村矮靈祭歌第十一首binbinlayan(假赤楊樹)(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的矮靈祭歌,是矮靈祭當中所唱的第11首祭歌「假赤楊樹」(binbinlayan)。
五峰鄉大隘村矮靈祭歌第十一首binbinlayan(假赤楊樹)(一)
五峰鄉大隘村矮靈祭歌第十一首binbinlayan(假赤楊樹)(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賽夏族的矮靈祭歌,是矮靈祭當中所唱的第11首祭歌「假赤楊樹」(binbinlayan)。
知本卑南族年祭歌舞
知本卑南族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市知本部落卑南族人所唱的歌謠,是年祭活動當中,男性從獵場返回部落,全村族人聚集在集會所之前,一起牽手跳舞所唱的歌謠。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5)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整個會場的人數漸漸增加,年輕階級上身會打赤膊而下半身則穿著類似半遮褲的工作服,以原住民部落生活和工作中這種半遮褲具有防止工作傷害還有保持涼快的功效,現今已成為傳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6)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這首由長老階級所領唱的歌舞,在豐年祭的整個傳統中長老階級會向族中長老以下階級敬酒,有著關照和鼓勵的意謂存在,藉此來鞏固部落禮的禮節和凝具部落整體的向心力,而長老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7)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這首是年輕總管階級領唱並以多人合唱為主,由此方式可以看出阿美族豐年祭的祭歌演唱困難度很高,即使是到了年輕總管階級還是會以合唱的方式來呈現,在歌唱高興的時候相同的動作有時候會用跳耀式的方式來呈現,此曲是青年階級最喜歡的一首歌,而藉著唱這首歌來回一當時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這首是年輕總管階級領唱並以多人合唱為主,由此方式可以看出阿美族豐年祭的祭歌演唱困難度很高,即使是到了年輕總管階級還是會以合唱的方式來呈現,在歌唱高興的時候相同的動作有時候會用跳耀式的方式來呈現,此曲是青年階級最喜歡的一首歌,而藉著唱這首歌來回一當時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3)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年青階級以自己領唱自己跳舞的方式來呈現所以顯的特別的高亢,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以第一拍為強拍的節奏,從隊伍中的表演可以看出年青階級間的團隊默契不佳,歌舞不整齊情況時常發生,所以在豐
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的阿美族非正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豐年祭會因為不同團體主辦而有不同的地點選擇,此影片是天主教會提早在一到二天以教友為主要對象來舉辦豐年祭,教會藉著豐年祭的舞蹈和儀式來凝聚教友的共識,所以此豐年祭是可以男女性共同來參與的一個祭典,族人穿著著傳統服飾,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歌唱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8)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由族中青年階級族人共同領唱的一首歌舞,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片中可以看到長老為年輕人穿著並整理原住民傳統服飾,此為原住民的一大傳統,再影片中仍無看到女性族人共同參與原住民豐年祭歌舞演
乞雨歌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老人教青年送客舞
老人教青年送客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馬蘭村阿美族傳統詞曲 LAGAZAU是一種豐年祭將結束時所要跳的送客舞。在豐年祭期間,老年人會教剛從青年組BAGALOGNAI升上青年組KABAR的年輕人跳這種舞,這也是老年人的榮譽和責任。KABAR學舞時一定要戰戰兢兢地學習,否則老人們也會板起臉來訓斥他們一番。
招魂歌
招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傳統詞曲
勇士歌
勇士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原本,Culisi是男孩子跳勇士舞時常唱的歌,但是這首像是「簡化了」的勇士歌一樣,在三地門一帶的小孩口中流傳著。
魯夫都社 鄒族Mayasvi祭歌
魯夫都社 鄒族Mayasvi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信義鄉望美村久美部落鄒族的Mayasvi祭典當中所唱的祭歌,鄒語稱之為「Nakemo」,這首歌與達邦社的唱法類似,只在「nakemo」這個詞當中"ke"的發音有區別。特富野社在近年來則尋回了他們認為是原來傳統的唱法。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儀式道場進科儀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儀式道場進科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場進茶科儀初捻香,捻香為道教靈寶派朝科的通用法事之一,道眾序立道場,高功向三清大帝之中的玉清元始天尊捻香,並進獻香茶,後場樂師演奏北管樂曲,作為法事的過場。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道教靈寶派建醮類科儀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靈寶派拜神類儀式啟請科儀科儀的步虛調,該調用於儀式的開始,以滌心淨慮,作為宣演科儀的準備。 台南縣佳里鎮金唐殿于1987年2月14日至20日舉行五朝王醮,聘請台南市知名道士陳榮盛先生主持道教儀式科演,法事節目包括火醮、王府科儀、以及靈寶派金籙科儀全套。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4)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鏡頭從高處拍攝整個豐年祭會場可以看到部落的小孩全都聚集在高處觀望,在阿美族的豐年祭只有進入成年禮開始以後的族人才有資格穿著正式服飾參與整個祭典,這跟我們平常說文化要從小開始傳承是有所出入的,主要因為再阿美族傳統中參加豐年祭歌舞的人也是部落的戰鬥人員
首祭之歌
首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跳戲(低音)
跳戲(低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陳清文跳戲低音部分的演唱,不但在曲調上顯得格外自由,連歌詞的排列與組合亦興之所至,前後之間皆可倒置。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西拉雅馬卡道群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去口社溪祈雨之時,族人座上牛車,沿途就唱這首「祭雨王沿途所唱之歌」。曲調的前半段與跳戲低音的前半段相似,後半段已是另一新的樂章。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是由男性來領唱,眾人答唱。阿美族的豐年祭是以男性的年齡階級為中心來運作的,豐年祭的歌舞稱為「malikoda」,和平常一般歡樂性的歌舞「misalokiaw」是相對的一組音樂舞蹈類型與概念。
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光復鄉太平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男性一人領唱,眾人答唱。歌詞皆為發聲的虛詞。
送神祭歌
送神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