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347個藏品
二十四孝圖:6-5
二十四孝圖:6-5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元郭居敬輯。以詩體敘述古代孝子的事蹟,計有大舜、漢文帝、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猛、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庾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姜詩、王裒、丁蘭、孟宗、黃庭堅二十四人。
七娘媽亭(紙製)
七娘媽亭(紙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農曆七月七日為七星娘娘的旦辰,此七位仙女是玉皇大帝的七個女兒,俗稱「七娘媽」,為孩童出生至十六歲的保護神,七娘媽亭為此節日獨特祭拜用品。
法鐘
法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近鐘口處有一圈不規則之直線浮雕,鐘身有不規則之紋飾凸起,柄上端山形尖成圓頭狀。 一、使用人為李長興,外號"青瞑興",由其子李清煌、媳謝玉霞捐贈。
法刀
法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正面有凹陷七星紋飾,柄尾倒彎成雙圓形、鏽蝕。 道士專用刀器,造型怪異,刀鋒大多很鈍,刀尖兩面都成圓形,柄細尖成四方形,不置護木,柄尾卻倒彎成葫蘆狀或橢圓狀,間穿有銅錢或小鐵環,使用時會噹噹作響,其作用在斬腰除魔,等於道場中的七星劍,刀身上或刻八卦,或陰陽太極或太上老君神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欣樂團出門旗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主色為紫紅與藍色,上立體浮繡曹操、關公、劉備、孫權騎馬對陣之情景,中間另有一雙手持刀之兵卒,旗號三邊鑲滾藍色寬邊,布邊與旗面之間有一細條白布連接,上綴許多圓形小鏡片。二、旗上方支撐旗桿之白色管狀布條上繡"港仔尾蔡生老全贈"紅色字樣。
保生大帝涼傘
保生大帝涼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橙色,主體為立體浮繡,傘頂繡“港仔尾保生大帝”,傘中央繡八仙,下方前後各繡一對雙龍拜搭,每一主體間以一寬紫布邊相隔,布邊下垂飾綠色流蘇,傘底則垂垂飾米色束狀流蘇,傘上縫飾二條長帶,上各貼繡“民國幸丑年桐月旦”、“港仔尾眾弟子叩謝”以陳舊。
轎前爐
轎前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合金製之爐,固著於長木板之鐵條中央,爐內灌滿白色石灰塊,爐身中央有裂痕。 迎神賽會之際,擺置香案的人家,人人手上都會持香膜拜,他們也會要求將手上的香插在神轎的香爐上,同時拔取一支原插在神明爐前的香,插在家神的爐中,這個過程稱為"換香",主要是傳遞神威,庇佑家宅之意。
女子羽冠
女子羽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冠兩旁有兩片細橢圓形紫紅、綠、白色珠粒穿成之穗狀流蘇,冠頂有塑膠管編成,上綴金屬片及人工寶石之花朵,共有紅、深綠、淺綠七朵,上方再插綴白色細羽,頂端有一紅色鐵絲穿繫一排月形銀鉑,銀鉑兩端各有三朵毛線編成之花朵,及紅色長流蘇。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領圍、袖口圈飾黑、白波浪狀花邊,衣身主要之上部為紅色,下部寬幅黑色部份,則圈飾紅、白、黃三色花邊,整件衣腹皆以細條白布滾邊。 花蓮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分類號20686女子羽冠、20687女上衣及20688女裙為同一套)。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三幅布車縫成,左邊為全黑色,滾細條白布邊,靠邊部份並圈飾藍、白花邊及繡小花。另幅紅色布在上,周連有寬幅黑邊,同樣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及繡花,在下者為黑色布,也鑲滾同樣的花邊與繡花‧腰圍則以寬約16.0cm之長白布條縫在三幅布上,兩端有細繩。
神主牌及公媽龕
神主牌及公媽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神龕是為了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而設計的特殊空間,供奉神佛的神龕就稱為神龕或佛龕,而供奉祖先牌位的則稱公媽龕。神龕通常如廳堂廟宇建築一般,但一般而言,神龕會採用龍柱為支柱,而公媽龕則無。神龕的外型除了像是小型建築外,亦會雕刻吉祥圖紋做為裝飾。此件文物即為供奉祖先牌位的公媽龕,內供奉有陳姓祖先牌位。
男子銀刀
男子銀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銀刀,刀刃一面刻十二生肖及刀尖處有一龍戲珠,另一面則有一長一短凹槽及月形、叉形圖案。刀尖內彎呈弓形,刀柄上有細圓紋飾及繫二鈴鐺,刀柄尾端為苞狀尖瓣球飾,刀鞘上有彩色花及葉紋飾,背帶以紅色毛線編成,尾端結流蘇,並繫五彩球及小透明珠鍊。
男子背刀
男子背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製刀鞘,中節以細籐線編繩間距環繞,與背繩連結處亦有一段以黑色及原色細籐編成,背繩以紅布包裹籐編繩縫製而成,上另有一小段綠布掛繩,刀為單刃,頂端內彎如勾。
法鼓
法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法堂設二鼓,東北角者稱法鼓,西北角者稱茶鼓。均屬於梵唄讚誦用的法器,用於寺院日常行事或臨時集會敲鳴用的器具,及唱誦、法會及各種儀式中領眾之用。擊法鼓時應緩,而時機為:住持上堂時三通、小參一通、普說五下、入室二下。可見無論夜眠警覺、用齋、念誦時、上堂時,皆以法鼓為指示訊號。
八供花
八供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石粉合成製造,中央除一朵顏色艷麗的藏式紅花外,其下方尚有兩朵小藍花,是所有法會、佛壇的必須供養品之一。
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銚為古代兵器一種,像矛。 但以此文物形狀來看,更似「鉤鎌槍」。鉤鎌槍是在槍頭鋒刃上有一個倒鉤的長槍,主槍頭和普通長槍一樣,以刺的方式來殺傷敵人,手柄側的倒鉤可用來砍殺敵人,並可鉤住敵人將其拉倒在地;亦可用來打擊戰馬。鉤鎌槍的鉤雖然起到輔助殺敵效果,但是也具有防止槍尖刺入過深的作用。
鏢槍頭
鏢槍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標槍一般由有鏢頭和槍桿組成,有些裝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鏢頭由金屬打製而成,通常有錐形和長水滴形等形式,套裝在槍桿上;槍桿通常用硬木、竹竿或金屬製成。原是兵器的標槍,後被民俗藝陣吸收為道具之一。
頭簪
頭簪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共13
張天師
張天師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新竹通靈壇所用掛軸:
舊式蒸籠
舊式蒸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客家人亦稱之為「籠床」,形狀有圓型或方型,傳統蒸籠的材質有竹、木、藤,一組蒸籠約二至四層。使用時將蒸籠放在大鑊(即鐵鍋)上,鑊內放水,再以大火燒煮,以水蒸氣的熱力將蒸籠內的食物蒸熟,亦可用於加熱熟食。使用蒸籠蒸煮能保留住食物的水分,也保住食物原本的味道;且木質的芳香,亦能沁進食物中,成為特殊的風味。
板鼓
板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鼓又名拍鼓、班鼓、單皮鼓,是單面蒙皮的小鼓,音調高亢。板鼓在戲曲中負責武場的領導,故又稱為頭手鼓,而鼓手也被尊稱為頭手鼓、鼓佬、鼓師。演奏時鼓置於架上,以兩支鼓棒擊奏,和拍板相互配合,常由同一人同時演奏這兩種樂器,負責提示唱腔節奏,並為演員身段、動作伴奏。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五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五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凌純聲先生之聘書。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六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凌純聲先生之聘書。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七
凌純聲─國立中央研究院聘書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凌純聲先生之聘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