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2個藏品
祭典之後 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紀實
祭典之後 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紀實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相遇干城_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紀實
相遇干城_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紀實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紀實
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紀實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商王1001號大墓重現
商王1001號大墓重現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2009年「商王大墓重現──世紀考古大發現」網站啟用,網站中收錄本影片,介紹殷墟的發掘、1001號大墓、出土文物、復原重現及遺址現況。
2021年考古生活節活動紀錄
2021年考古生活節活動紀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樂活山居歲月──濁水溪上游的高山古墟
樂活山居歲月──濁水溪上游的高山古墟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 因影片製作時間較早,當時的曲冰遺址為「縣定遺址」(於2006年指定),它已於2019年被指定為「國定遺址」了呢! 經典動畫復刻 曲冰遺址,從發現、發掘,並從出土的遺物推斷曲冰人的生活方式。 還介紹了考古學家是怎麼工作的呢~ 00:00 前導 00:48 發現曲冰史前遺址
芬園寶藏寺-媽祖繞境-上轎
芬園寶藏寺-媽祖繞境-上轎
余承勳
芬園寶藏寺媽祖繞境活動,媽祖神像上轎典禮。
01.來自古華的種子
01.來自古華的種子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古華部落族人遷徙歷程所遭逢的問題與困難,除了依循著排灣族傳統的文化價值彼此間所建立的庇護網絡基礎,基督信仰更是成未支持的後盾。而這段信仰凝聚之路,也成為族人遷徙臺南永康的故事中,留下為之動容的篇章。
02.kama的肩膀
02.kama的肩膀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970年,第一波來到臺南永康的古華部落族人,透過親人的介紹進到「大成長城公司」工作,以勞動力謀取生計,而後透過家人及族人間的相互介紹,在1970至1972年間,陸續又有為數不少的青年進到大成公司工作。
03.kina的手
03.kina的手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第一批來到臺南隻身打拚的族人,面臨到適婚年齡,也在父母的期盼下返回部落結婚;結婚後,因為生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的考量,陸續將妻子及兒女帶往都會區生活,多數族人外移到臺南永康的大成公司近郊一起居住,這當中也包含部分女性青年,為了生計而選擇帶著甫出生沒多久的幼兒離鄉謀生。
04.聽vuvu的歌
04.聽vuvu的歌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從原鄉到永康,兩地所處的時空與距離,形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場域與差異的集體經驗,但並未影響第一代移居的族人對原鄉的記憶與認同。在原住民族傳統的生活領域,存在著與山林相互依存的機制。任何食物的取得,多數仰賴著山海的供給,維持族人的生活與文化,但也從不過度獵取,以維繫生態平衡發展。
05.小星星的願望
05.小星星的願望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古華部落族人移居到臺南永康後,大都在大成公司近郊租屋,逐漸形成永康小古華聚落,族人先後遷出與移入的居住模式,當時位在永康的傳統三合院紅瓦厝,便成為共居聚會、維繫情感的空間。
06.小古華下班後集合
06.小古華下班後集合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族人離開部落到都市謀生,為了適應都市生活與職場環境,需要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像是語言、飲食及文化習慣等。在原鄉都以母語作為主要使用語,儘管有些族人曾在學校學過一些國語,但剛到永康工作時,使用國語溝通還是有些吃力;除了國語外,當時生活環境又是充滿閩南人,生活中也常會因為語言溝通發生各種趣事。
07.太陽的叮嚀
07.太陽的叮嚀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vusam」一詞在排灣族原意為小米種子,是用作隔年播種的上好種子,排灣族也相傳:「一對夫妻結合以後,第一個看到太陽的孩子,就是繼承人,就是vusam。」
布袋戲影片《天水關》
布袋戲影片《天水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布袋戲影片《三仙會》
布袋戲影片《三仙會》
國立傳統藝中心
布袋戲影片《長坂坡救主》
布袋戲影片《長坂坡救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Scripta Sinica and Its Accomplishment
Scripta Sinica and Its Accomplishment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萬花幻象萬花筒花紋
萬花幻象萬花筒花紋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展場 走進萬花筒世界
展場 走進萬花筒世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彩瓷萬花筒花紋集合
彩瓷萬花筒花紋集合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早春圖光雕影片
早春圖光雕影片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萬壑松風-森林
萬壑松風-森林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萬壑松風-瀑布
萬壑松風-瀑布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