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66個藏品
六才子西廂記
六才子西廂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16㎜台語電影。 ※於台北市萬華大觀戲院首映(《台灣有影》台語片影展),另一說在台北「萬華」戲院、「永樂」戲院上映,僅僅三天就匆匆下片(《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參考自施如芳碩士論文《歌仔戲電影研究》)。
丁蘭廿四孝
丁蘭廿四孝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以16mm反轉片拍攝, 《丁蘭廿四孝》為國家影視聽中心目前發現最早且完整之彩色台語片。【劇情大綱】
桃花泣血記
桃花泣血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4/7/14-1964/7/18。 大觀:1964/7/14-1964/7/18。 美都麗:1964/7/14-1964/7/15。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4/7/14-1964/7/18。
中影攝影師與攝影機
中影攝影師與攝影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4年,中影台中廠攝影器材保養,將所有的攝影機移到戶外進行清潔與保養。 右起為方壯猷、華慧英、賴成英、洪慶雲、林贊庭。
女真珠王之挑戰
女真珠王之挑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日本合作。 ※民聲日報刊載台中新舞台戲院上映廣告寫《女真珠王續集》。 ※1962/12/28台中民聲日報第二版報導〈《女珍珠王的挑戰》日星前田通子來台客串演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三伯英台
三伯英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彩色片。 ※全片以日本富士彩色底片拍攝(※資料來源:攝影師賴成英口述)。 【劇情大綱】
天字第一號
天字第一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職員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影片。 ※1964/3/21聯合報第八版報導,萬壽影業公司台語新片「天字第一號」,將於本月25日殺青,預定下月中旬在北市上映。該片係根據抗戰勝利後賣座的影片「天字第一號」改編,由張英導演。(※聯合知識庫)
十二星相
十二星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2/9/15-1962/9/20。 美都麗:1962/9/15-1962/9/17。 明星:1962/9/18-1962/9/19。
萬國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萬國戲院[台北市萬華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現況:已歇業,現建築體拆除改建為新萬國廣場商業大樓。
大道公鬥法媽祖婆
大道公鬥法媽祖婆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2/7/12-1962/7/16。 大觀:1962/7/12-1962/7/16。 金都:1962/8/11-1962/8/15。 玉成:1962/8/14-1962/8/15。 景美:1962/8/16-1962/8/17。
廖慶松
廖慶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7年7月23日生,台中市人。23歲時,開始經營照相館。25歲左右,經張昭宏介紹,進電影圈擔任宣傳的外務工作,跟著電影到各地上映宣傳。跟隨新竹的電影攝影師林春生,進入晃東影業社擔任劇照、燈光等電影相關工作。
白蛇傳
白蛇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歌仔戲《烏白蛇》改編。 ※根據《台灣電影攝影技術發展概述1945-1970》P.175 攝影師方壯猷的介紹,本片以35mm Mitchell BNC攝影機同步錄音拍攝。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7/6/1-1957/6/5。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9/1/7-1959/1/13。 大觀:1959/1/7-1959/1/13。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3/6-1959/3/11。 華山:1959/3/22。
遠東戲院[台北市大同區]
遠東戲院[台北市大同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現況:已歇業。 1997年遠東戲院停業,轉售予日勝建設,改建住宅大樓,約於2002年初正式落成啟用,名為「文化京都大樓」,是為地上19層,地下6層的建築。社區入口大門設於平陽街,與日新國小後牆隔街相望,社區正式地址仍沿用台北市太原路155號遠東戲院的原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