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才子西廂記
※於台北市萬華大觀戲院首映(《台灣有影》台語片影展),另一說在台北「萬華」戲院、「永樂」戲院上映,僅僅三天就匆匆下片(《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參考自施如芳碩士論文《歌仔戲電影研究》)。
※1955/6/26嘉義《商工日報》第三版報導〈省產台語片,西廂記上映〉。(※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數位典藏服務網)
※1955年6月21日《聯合報》第六版藝文天地報導〈第一部台灣克難拍製的台語片 「西廂記」即將首輪開映〉。
正當菲律賓華僑在台灣成立僑龍影業公司,登報招考演員,密鑼緊鼓的在籌拍第一部創業影片「呂蒙正球奇緣」的時候,本報赫然大幅廣告:第一部台灣拍製的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即將正式公演片中還有部份彩色。從廣告上看這張片子,製片人導演、演員、全都是陌生的名字,於是引起了很多關心影業人士的注意,有些朋友們問我,他們是在哪裡拍的?攝影廠在哪?怎麼事前也沒聽見過他們發消息,這些工作人員以前又是在哪些從事這項工作的。 記者為解答這些問題,日昨在一個旅館裡找到了該片的負青人葉福盛先生,承他一一告訴我,現當該片公映在即就此向讀者作一綜合報告: 這個影片公司的本身是一個名滿本省的都馬劇團,該團遠在20年前已在福建龍溪一帶經常演出過閩南戲,現在的負責人葉福盛就是當時的創辦人,本省光復後葉福盛帶了一些行頭和少數班底,來台灣重新組織開業,他鑑於電影事業的進步,如果要發揚我國的民間劇藝,必要走上電影這條路上去,一方面也好利用劇團的空餘時間作事業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早於五年前他就著手等備拍電影,他先去請教電影界的老前輩龔稼農請他抽出時間來幫忙,後來因當時電影檢查當局為提倡國語不准他們拍台語片,不得不只好暫時打銷這個計劃,迨至去年他看見許多香港拍的台語片都可以上映,才又重新鼓起勇氣,買了一架16米厘的機器和幾萬尺膠卷,自己負責監製兼編劇,我了兩位稍有經驗的本省同胞邵羅維和廖良福來合作負責導演和攝影,演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則全部是都馬的班底,就這樣,他們以最克難方式,沉默的開始工作了。每天晚上演完戲,就在台上搭佈景開拍,一方面又儘量利用劇團的流動演出,到某一個地方就在某一個地方找取適合劇情需要的實景拍製,每當拍好一段,又臨時搭起黑房來洗印而且錄音機和洗印機的設備都是自己製造的,他們自去年12月17日在北投關渡開鏡以來,拍拍停停,到今年三月底居然已全部殺青,寄到美國去翻印35米厘拷貝,以便適合戲院放映。 這是一部克難的嘗試,起初他們也怕拍不成功,所以不敢對外宣佈,現在總算拍出來了,如果賣座成績不會虧本的話,他們還準備再拍第二部。過了幾天,他又邀我去看他們的試片,在一時又四十幾分的電影過程中,雖然還有不少缺點,但開始和結束都相當令人滿意,有些地方也運用得很聰明,尤其一段伊土曼彩色的夢境,完全是外景,不但彩色好,戲也特別精采,比起香港設備完全的片場拍出來的「楊貴妃」之類,不知要高明多少倍。這種沉默的克難工作精神,和利用實景拍攝的辦法,使我們想起現在大家一致稱讚的義大利的羅索里尼之流,如果他們也有過像義大利電影工作者們的藝術修養,我們敢說他們就拍不出「不設防的城市」嗎?這話也許有點過獎,但是我們擁有完美設備的製片廠的藝術家們,又曾拍出幾部怎樣高明的片子呢?(※聯合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