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27個藏品
天篷元帥
天篷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蓬元帥即西遊記中稱的豬八戒,明吳承恩所著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玄奘弟子之一,法名悟能。貌醜怪而性貪慾,為豬形的精怪。簡稱為八戒。而天蓬、天猷、翊聖、玄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紙錢
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包含童子錢、過關錢、本命錢、亡魂錢、十二元神、七星錢、牛馬將軍、天官錢等八張不同的紙錢。童子錢:童子所指乃為花童,主職照顧陰間的花樹;過關錢:即路關錢,上印有一關隘,中有一陰曹鬼吏持拂塵引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玉女
玉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教的說法,凡是神仙所住的地方,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來伺候他們,而這童男童女被稱為金童玉女。「金童擎紫藥,玉女捧青蓮。」玉女本來是指仙女,後來伺候仙人的侍女也叫玉女。金童玉女的職責主要是替主人通報傳達、端茶水。常見於觀音兩旁。
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田都元帥」,或稱「相公爺」,也稱「雷元帥」。相傳他是唐朝樂工雷海青,其奉祀源流可考者,是《三教搜神大全》一書:「田元帥唐時人,母蘇氏某次偶至野外,感天上「翼宿」投入懷中,未嫁有孕。元帥生後,外祖蘇老以無父之子,有辱門楣,遂棄諸田間,為雷姓農民拾得,收養為子,名雷海青。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
佛壇畫:文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購自蕭琇仁。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巫師道具袋(附道具一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Hmguc Srayan(巫師咒語法器)此物器為南澳泰雅人巫師做法時的法器。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唐卡─勝樂金剛
唐卡─勝樂金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唐卡,係藏語,即錦緞鑲邊的布綢畫或絲繡,因此也稱為布繪。唐卡的底布以亞麻、粗布或珍貴的絲綢為材料;顏料來源則是礦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動物膠及牛膽汁,屬於不透明顏料。唐卡題材十分廣泛,如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
五營神將
五營神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營頭(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有頭無身(人首鎗身),講究者則著以布袋戲裝,通常一字排開,排列於五營旗的前方,亦有另置架插放者。
香條:台南大天后宮天上聖母遶境採緣
香條:台南大天后宮天上聖母遶境採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興濟宮興聖會文衡聖帝聖誕
香條:興濟宮興聖會文衡聖帝聖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良皇宮保生大帝千秋
香條:良皇宮保生大帝千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天后宮玉皇大帝聖壽
香條:天后宮玉皇大帝聖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元和宮玉皇大帝聖誕
香條:元和宮玉皇大帝聖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元和宮慶讚中元
香條:元和宮慶讚中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西羅殿慶成祈安植福
香條:西羅殿慶成祈安植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辜孝女廟
香條:辜孝女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藥皇廟
香條:藥皇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永隆五龍殿五福大帝平安符
永隆五龍殿五福大帝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五福大帝又稱五方瘟神,五毒大神或五靈官為民間的逐疫之神,目前一般據說源起自於福州。所指五人為張元伯、鍾士秀、劉元達、史文業和趙公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