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26個藏品
《舊情綿綿》劇照
《舊情綿綿》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一峰、白蓉及戴佩珊。
《金山奇案》印刷劇照
《金山奇案》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當時戲院上映宣傳用的印刷劇照。 歐威以此片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文夏相關照片
文夏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2年,文夏開著《台北之夜》宣傳車登台。
《基隆七號房慘案》劇照
《基隆七號房慘案》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麗娜、康明
《阿三哥出馬》印刷劇照
《阿三哥出馬》印刷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阿三哥出馬》是玉峰影業的創業作,也是林摶秋執導的第一部劇情片。 本片目前僅存約42分鐘的殘片。
《台北之夜》戲院上映盛況
《台北之夜》戲院上映盛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英(明星照)
張英(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相關照片
何基明相關照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91年8月「正宗露天台語片影展」閉幕後於凱悅飯店(今台北君悅酒店)舉行頒獎典禮,表彰台語片影人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左起:李泉溪、何基明、周天素、何玉華、廖萬文、賴天賜。
《董夫人》工作照
《董夫人》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7年,香港電影《董夫人》來台灣拍攝外景。 右1為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攝影師祁和熙,右2為導演唐書璇。 依據王曉祥提供的資訊,左1為台製廠的臺益公。 祁和熙以《董夫人》榮獲1971年第9屆金馬獎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獎。
《晚間新聞》工作照
《晚間新聞》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為秦祥林、右為唐若堯。劇中秦祥林飾演新聞主播唐世彥、唐若堯飾演唐世彥的情人吳小姐,此場景為吳家。 1980年完成的《晚間新聞》是由李美彌執導的國語片,當年並未在戲院上映。
《第十一誡》工作照
《第十一誡》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協助《第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拍攝時,指派洪慶雲與林贊庭擔任隨片助理,該片採同步錄音,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連同隔音棉罩跟著一起出租。拍攝現場由洪慶雲(右)負責跟焦,林贊庭(左)負責拍板兼攝影記錄。
《第十一誡》工作照
《第十一誡》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協助《第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拍攝時,指派洪慶雲與林贊庭擔任隨片助理,該片採同步錄音,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連同隔音棉罩跟著一起出租。拍攝現場林贊庭(左)負責拍板兼攝影記錄。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簽名明星照)
張美瑤(簽名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出《嘆烟花》(嘆煙花)女主角的張美瑤(1941-2012),含簽名。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出《嘆烟花》(嘆煙花)女主角的張美瑤(1941-2012)。
龍芳在台製辦公室留影
龍芳在台製辦公室留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龍芳(1914-1964)於1955年出任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廠長,任內於辦公室留影。
張美瑤與台製龍芳廠長夫婦合影
張美瑤與台製龍芳廠長夫婦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出版由張美瑤親自撰寫的《電影與我》。 書中收錄張美瑤與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簡稱台製廠)廠長龍芳廠長夫婦合影
《光明》工作照
《光明》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34年,當時位於中國江西省的南昌行營政訓處電影股(中國製片廠前身),為應文宣政策需要,以35mm手搖Parvo攝影機架在推車上拍攝第一部劇情片《光明》。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愛情十字路》工作照
呂憲光
1957年,台中豐原的地方人士集資聘請呂訴上執導,並租用李書(又名李松峰,1904-2003)的400呎 Eyemo 攝影機拍攝《愛情十字路》。 該片在台中公園及民間豪宅取景,當時用的是木頭製軌道,導演和部份工作人員穿著正式西裝拍片,也許是對拍片工作的慎重,卻也成為當時電影界的流行。
《新娘與我》工作照
《新娘與我》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9年,白景瑞(右)執導《新娘與我》的拍攝現場。 該片於5月30日在台北豪華酒店開拍。 攝影師林贊庭(左)使用Arriflex IIB攝影機搭配Canon相機55-135mm的變焦鏡頭拍攝。
張美瑤(明星照)
張美瑤(明星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張美瑤(日本《香港白薔薇》歡迎會)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4年底,張美瑤(左)應日本東寶公司邀請,赴日演出《香港の白い薔薇》(香港白薔薇),在東京會館舉行歡迎會。 站在右側的是蔡東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