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濟孤幽

晚濟孤幽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晚課乃道士的主要修持方式之一,課,乃「課誦」之意,內容大致都是以經、誥、咒為主,但因所處地區及宗派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異,但在程序上則大致相同,多以「香讚」或「開經偈」起頭,而以「禮願」和「三皈依」結束。傳說課誦的傳統始於全真派師王重陽建立道教叢林制度之時,至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遵循此傳統,凡住宮觀的出家道士,在晚齋用畢後,只要聽聞喚壇的鼓聲一響,便須整肅衣冠登壇進行晚課,一年四季皆須如此。晚課包含二個部分,一是經(如:太上洞玄靈寶十方救苦妙經),二是誥(如:斗姆寶誥)。行晚課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修道,柳守元於《清微宏範道門功課》的序中有言:「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寶誥丹經乃修仙之路。得其門,可以復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煉不壞之身」。二是為了養生,因晚課多在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此時人的陽氣漸衰,陰氣漸旺,邪氣游蕩,透過晚課的過程,能讓人提振精神、消除疲勞,進而幫助睡眠。
樂器:二胡、揚琴、笛、鐘鼓。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晚濟孤幽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晚課乃道士的主要修持方式之一,課,乃「課誦」之意,內容大致都是以經、誥、咒為主,但因所處地區及宗派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異,但在程序上則大致相同,多以「香讚」或「開經偈」起頭,而以「禮願」和「三皈依」結束。傳說課誦的傳統始於全真派師王重陽建立道教叢林制度之時,至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遵循此傳統,凡住宮觀的出家道士,在晚齋用畢後,只要聽聞喚壇的鼓聲一響,便須整肅衣冠登壇進行晚課,一年四季皆須如此。晚課包含二個部分,一是經(如:太上洞玄靈寶十方救苦妙經),二是誥(如:斗姆寶誥)。行晚課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修道,柳守元於《清微宏範道門功課》的序中有言:「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寶誥丹經乃修仙之路。得其門,可以復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煉不壞之身」。二是為了養生,因晚課多在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此時人的陽氣漸衰,陰氣漸旺,邪氣游蕩,透過晚課的過程,能讓人提振精神、消除疲勞,進而幫助睡眠。
樂器:二胡、揚琴、笛、鐘鼓。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樂器: 

高功

樂器: 

二胡

樂器: 

樂器: 

揚琴

音樂類別: 

漢族音樂

音樂族群: 

漢族音樂

音樂類型: 

儀式音樂

語文: 

臺語

族群: 
主題: 
主題關鍵字: 

道教儀式音樂、斗科、課誦、禮願、三皈依、寶誥、香讚、台灣閩南道教儀式、曲牌式、唱奏

相關計畫: 

台灣道教正一派儀式音樂資料數位化詮釋典藏計劃 (第一期)─以新竹地區和福州禪和派為主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新竹市 湳中街 捷應道壇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演出: 
呂宸榮 [高功]
演出: 
鄭景雲 [高功]
演出: 
簡淑華 [高功]
演出: 
楊城德 [高功]
演出: 
詹文勳 [二胡]
演出: 
詹皇坤 [笛]
演出: 
曾清和 [揚琴]
演出: 
高東 [二胡]
演出: 
陳美鳳 [揚琴]
計畫主持人: 
錄製: 
光耀科技傳播有限公司
識別碼
M0902854
出版者
出版者: 
光耀科技傳播有限公司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