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南勢番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花蓮港南勢番聚在住家庭院前,準備用餐的情景。
「南勢番」就是南勢阿美族,為阿美族中位居最北的一群,他們與太魯閣族和後遷入的噶瑪蘭族比鄰而居,主要包括今花蓮縣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鄉及花蓮市等鄉市,主要部落有荳蘭(Natauran)、薄薄(Pokpok)、里漏(Rilao)、七腳川(Cikasowan)等社;因位居泰雅族北勢群的南方,故相對稱為 「南勢阿美」。
在《臺灣六記》中馬偕曾描述南勢番用餐情況:「米是他們主要的食物,吃飯時放大盤子在地上,全家環坐,不用筷子或湯匙,而是用兩手指及大拇指拿飯。」
「南勢番」就是南勢阿美族,為阿美族中位居最北的一群,他們與太魯閣族和後遷入的噶瑪蘭族比鄰而居,主要包括今花蓮縣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鄉及花蓮市等鄉市,主要部落有荳蘭(Natauran)、薄薄(Pokpok)、里漏(Rilao)、七腳川(Cikasowan)等社;因位居泰雅族北勢群的南方,故相對稱為 「南勢阿美」。
在《臺灣六記》中馬偕曾描述南勢番用餐情況:「米是他們主要的食物,吃飯時放大盤子在地上,全家環坐,不用筷子或湯匙,而是用兩手指及大拇指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