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時代的淡水港

馬偕時代的淡水港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清朝時期,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來台時的淡水港。
淡水河雖只是臺灣第三大河川,卻是臺灣航行最便利的河川,大小河系網含括整個臺北盆地,提供了大臺北地區交通運輸網絡,使沿河主、支流發展出許多河港和市鎮,成為人民往來、物產運銷的樞紐。淡水即位於河口北岸,是扼制此一暢通水道唯一出口,成了北部臺灣的門戶。在明末和清初之際,它是海上列強競逐於南洋和東亞間的航途中繼站,在清中葉之後則是臺北盆地和中國沿海的移民和物產的轉運港。到了清末開口通商後,不僅和安平、打狗(高雄)、基隆並稱臺灣四大口岸,更一躍而為全台最大國際港口。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馬偕時代的淡水港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清朝時期,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來台時的淡水港。
淡水河雖只是臺灣第三大河川,卻是臺灣航行最便利的河川,大小河系網含括整個臺北盆地,提供了大臺北地區交通運輸網絡,使沿河主、支流發展出許多河港和市鎮,成為人民往來、物產運銷的樞紐。淡水即位於河口北岸,是扼制此一暢通水道唯一出口,成了北部臺灣的門戶。在明末和清初之際,它是海上列強競逐於南洋和東亞間的航途中繼站,在清中葉之後則是臺北盆地和中國沿海的移民和物產的轉運港。到了清末開口通商後,不僅和安平、打狗(高雄)、基隆並稱臺灣四大口岸,更一躍而為全台最大國際港口。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淡水:輝煌的歲月》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識別碼
AUP00007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