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代的淡水港

1870年代的淡水港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870年代的滬尾港。Tamsui Harbor (Ⅳ)
今天的淡水,舊名是「滬尾」,滬尾原意說法極為紛云,一說與雨勢有關,一說為原住民的語音(淡水地區原來的住民是平埔族),另一說法為「石滬」,是捕魚的設施,小村落時代淡水的位置在其下方因而得名。清末臺灣開埠通商,作為臺北外港所在的「滬尾」,逐漸與淡水互用。到日本統治時,遂正式以「淡水」取代「滬尾」,淡水河的航運是當時大臺北地區貨品重要的運輸動脈。到了清末開口通商後,不僅和安平、打狗(高雄)、基隆並稱臺灣四大口岸,更一躍而為全台最大國際港口。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1870年代的淡水港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1870年代的滬尾港。Tamsui Harbor (Ⅳ)
今天的淡水,舊名是「滬尾」,滬尾原意說法極為紛云,一說與雨勢有關,一說為原住民的語音(淡水地區原來的住民是平埔族),另一說法為「石滬」,是捕魚的設施,小村落時代淡水的位置在其下方因而得名。清末臺灣開埠通商,作為臺北外港所在的「滬尾」,逐漸與淡水互用。到日本統治時,遂正式以「淡水」取代「滬尾」,淡水河的航運是當時大臺北地區貨品重要的運輸動脈。到了清末開口通商後,不僅和安平、打狗(高雄)、基隆並稱臺灣四大口岸,更一躍而為全台最大國際港口。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淡水:輝煌的歲月》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870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新北市 淡水區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識別碼
AUP000069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