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迎媽祖

34迎媽祖

作者
林智信,林智信
典藏者
林智信
三十四、車鼓陣

車鼓陣:又叫「車鼓弄」俗稱「弄車鼓」,「弄」有舞蹈之意,「弄」有舞蹈之意,「車」的台語是舞或翻之意。它本是黃河流域一帶的秧歌,後來流傳至福建,與當地民歌、南管樂匯成一種民間小戲曲之一。據云:源於唐宋的三技鼓,到明清稱三捧鼓或花鼓戲,至道光十年變為車鼓弄的稱呼。
車鼓弄:本為「旦」、「丑」二人為對組的表演,為壯大場面,擴增不少人員的演出。本廟會的車鼓陣,中間以一對旦丑為主軸人物,四周再配以多對旦丑成為藝陣,隨著南管弦樂器,月琴、殼仔弦、二弦等音樂,且歌且舞。日角的動作極盡妖嬌婀娜多姿,丑角則詼諧風趣百出;一唱一答,互送秋波,伴隨著打情罵俏、相褒,有猥褒意味的戲弄動作。歌詞大致七言四句,民間俗稱「唱四句聯仔」,其意思是每節話以四句詩聯對答。其戲目有:番婆弄、五更鼓、桃花過渡、十八摸等,共約十多種齣頭(戲劇)的表演。
談起旦角,頭戴絲巾束,珠花冠,絲巾垂下至腰際,一手搖舞扇花,一手飛舞手中,扭腰擺臀,踉蹌歪然,眉來眼去地妖媚跩態。丑分為中心主丑與外圍副丑,主丑頭戴黑色瓜皮帽,肩挑草袋,手舞足蹈,姿態風騷,與旦角妳來我往,緊跟不捨,載歌載舞。旁邊的副丑,則一手拿兩塊,雙手共拿四塊,亦叫四寶,每手的二塊隨著音節咔、咔、咔……相擊作響,其節奏有板有眼,猶如在造聲勢,使戲碼不斷的高潮迭起,觀眾看得很過癮。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34迎媽祖
典藏者
林智信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林智信
內容描述

三十四、車鼓陣

車鼓陣:又叫「車鼓弄」俗稱「弄車鼓」,「弄」有舞蹈之意,「弄」有舞蹈之意,「車」的台語是舞或翻之意。它本是黃河流域一帶的秧歌,後來流傳至福建,與當地民歌、南管樂匯成一種民間小戲曲之一。據云:源於唐宋的三技鼓,到明清稱三捧鼓或花鼓戲,至道光十年變為車鼓弄的稱呼。
車鼓弄:本為「旦」、「丑」二人為對組的表演,為壯大場面,擴增不少人員的演出。本廟會的車鼓陣,中間以一對旦丑為主軸人物,四周再配以多對旦丑成為藝陣,隨著南管弦樂器,月琴、殼仔弦、二弦等音樂,且歌且舞。日角的動作極盡妖嬌婀娜多姿,丑角則詼諧風趣百出;一唱一答,互送秋波,伴隨著打情罵俏、相褒,有猥褒意味的戲弄動作。歌詞大致七言四句,民間俗稱「唱四句聯仔」,其意思是每節話以四句詩聯對答。其戲目有:番婆弄、五更鼓、桃花過渡、十八摸等,共約十多種齣頭(戲劇)的表演。
談起旦角,頭戴絲巾束,珠花冠,絲巾垂下至腰際,一手搖舞扇花,一手飛舞手中,扭腰擺臀,踉蹌歪然,眉來眼去地妖媚跩態。丑分為中心主丑與外圍副丑,主丑頭戴黑色瓜皮帽,肩挑草袋,手舞足蹈,姿態風騷,與旦角妳來我往,緊跟不捨,載歌載舞。旁邊的副丑,則一手拿兩塊,雙手共拿四塊,亦叫四寶,每手的二塊隨著音節咔、咔、咔……相擊作響,其節奏有板有眼,猶如在造聲勢,使戲碼不斷的高潮迭起,觀眾看得很過癮。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取得方式: 

作者自藏

尺寸: 

91.5x183公分

類型: 
類型: 
技術: 

木刻水印長卷版畫

作者
資料撰寫: 
林智信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5
識別碼
OM_LCH_20201220_visual_art_00003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