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迎媽祖

47迎媽祖

作者
林智信,林智信
典藏者
林智信
四十七、觀世音菩薩、七星娘娘

觀世音菩薩:世音在佛經梵文裡,意為傾聽人世悲音。此尊菩薩簡稱「觀世音」。觀音原非一神,其分身有術,多達三十二種「應身」,而且其法身可萬干,尋聲救苦。傳說:觀音本為男性,見眾生造業無數,遂大發慈悲心,誓顧普度眾生脫離苦海,以免再墮六道輪迴。常隨順眾生的需要,示現不同的身相,或男相或女相,大都以女相為多,祂以優雅慈悲的儀表作為世人心中典範。每當人們有危難,則虔誠祈禱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相救,將會逢凶化吉,轉憂為喜,其慈悲心,廣被傳遍三千大千世界中。
七星娘娘:是七個星的自然神,人格化,有大媽、二媽、三媽到七媽,一般俗稱為「七娘媽」,而以大媽代表寺廟的主神。
七娘媽為兒童保護神,子女未滿十六歲時,古早百姓常在兒童胸前佩帶七娘媽香火包,祈求永保平安,使發育良好快快長大並能增長智慧。除此之外,祂們還可以給有身孕的婦女求得子嗣,或使小姑娘求得如意郎君,婚姻美滿,學生求得學業考試光明及第,甚至獨佔鰲頭,商人大發利市,招財進寶。七娘媽各掌善事,各司其職。每年到七月七日當天,七娘媽廟非常熱鬧,諸如,當孩子滿十六歲時,要到廟中還願,最精彩的是以竹篾、紙、紮糊成一座「七娘媽亭」當祭品,子女從亭下鑽溜而過,象徵已出「婆姐宮」的保護,從此表示已長大成人。其他有求於祂護佑的人們,也要去謝神膜拜乞求香包。此習俗在台南市的「開隆宮」尚有跡可尋。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47迎媽祖
典藏者
林智信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林智信
內容描述

四十七、觀世音菩薩、七星娘娘

觀世音菩薩:世音在佛經梵文裡,意為傾聽人世悲音。此尊菩薩簡稱「觀世音」。觀音原非一神,其分身有術,多達三十二種「應身」,而且其法身可萬干,尋聲救苦。傳說:觀音本為男性,見眾生造業無數,遂大發慈悲心,誓顧普度眾生脫離苦海,以免再墮六道輪迴。常隨順眾生的需要,示現不同的身相,或男相或女相,大都以女相為多,祂以優雅慈悲的儀表作為世人心中典範。每當人們有危難,則虔誠祈禱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相救,將會逢凶化吉,轉憂為喜,其慈悲心,廣被傳遍三千大千世界中。
七星娘娘:是七個星的自然神,人格化,有大媽、二媽、三媽到七媽,一般俗稱為「七娘媽」,而以大媽代表寺廟的主神。
七娘媽為兒童保護神,子女未滿十六歲時,古早百姓常在兒童胸前佩帶七娘媽香火包,祈求永保平安,使發育良好快快長大並能增長智慧。除此之外,祂們還可以給有身孕的婦女求得子嗣,或使小姑娘求得如意郎君,婚姻美滿,學生求得學業考試光明及第,甚至獨佔鰲頭,商人大發利市,招財進寶。七娘媽各掌善事,各司其職。每年到七月七日當天,七娘媽廟非常熱鬧,諸如,當孩子滿十六歲時,要到廟中還願,最精彩的是以竹篾、紙、紮糊成一座「七娘媽亭」當祭品,子女從亭下鑽溜而過,象徵已出「婆姐宮」的保護,從此表示已長大成人。其他有求於祂護佑的人們,也要去謝神膜拜乞求香包。此習俗在台南市的「開隆宮」尚有跡可尋。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取得方式: 

作者自藏

尺寸: 

91.5x183公分

類型: 
類型: 
技術: 

木刻水印長卷版畫

作者
資料撰寫: 
林智信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5
識別碼
OM_LCH_20201220_visual_art_00004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