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學堂畢業證書

牛津學堂畢業證書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真理大學前校長葉能哲博士祖父葉金木牧師牛津學堂畢業證書。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在臺灣北部傳教後,認為重要的傳教工作計劃,就是必須訓練本地人為傳道牧師,因此1872年至1879年止,以露天教學的方式口述講授,接受教育的學生總計有22人。感於創校之重要性,1880年返回加拿大之際,籌募款項,回到淡水後便開始興建學校。1882年「牛津學堂」落成,同年9月14日舉行開學式。當時沒有入學考試,學生是由先前的22位傳教師所推薦之優秀青年,雖然有50名學生被推薦,經篩選後只有18名獲准入學。初期的牛津學堂既非學年制亦非學分制,因此沒有畢業典禮。直到日治時期,牛津學堂之學生須修讀三年,結業後即派赴各地方教會傳教並牧養教會。1900年8月31日馬偕博士(1901年6月2日逝世)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親自主持畢業典禮,葉金木等13名學生畢業,並接受他親自簽名的英文畢業證書。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牛津學堂畢業證書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真理大學前校長葉能哲博士祖父葉金木牧師牛津學堂畢業證書。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在臺灣北部傳教後,認為重要的傳教工作計劃,就是必須訓練本地人為傳道牧師,因此1872年至1879年止,以露天教學的方式口述講授,接受教育的學生總計有22人。感於創校之重要性,1880年返回加拿大之際,籌募款項,回到淡水後便開始興建學校。1882年「牛津學堂」落成,同年9月14日舉行開學式。當時沒有入學考試,學生是由先前的22位傳教師所推薦之優秀青年,雖然有50名學生被推薦,經篩選後只有18名獲准入學。初期的牛津學堂既非學年制亦非學分制,因此沒有畢業典禮。直到日治時期,牛津學堂之學生須修讀三年,結業後即派赴各地方教會傳教並牧養教會。1900年8月31日馬偕博士(1901年6月2日逝世)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親自主持畢業典禮,葉金木等13名學生畢業,並接受他親自簽名的英文畢業證書。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愛在馬偕:馬偕博士影像紀念輯》

語文: 

英文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00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識別碼
AUD00006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