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松

朱清松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北管音樂家|
朱清松,北管音樂家;1929 年出生於臺北。曾為臺北「共樂軒」北管弟子,爾後成為著名「小西園掌中劇團」的主唱,晚輩稱他為「松伯」,他的聲音高亢、穿透力強,加花轉韻繁複,並努力傳承北管音樂與戲曲,有時有應邀參與演出,或是應晚輩邀請幫忙後場。曾與「小西園」同赴美國十二州十所大學巡迴訪問,使得「小西園」成為北部傳統布袋戲的傳奇。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朱清松
其他名稱
英文名: 

ZHU Qing-Song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北管音樂家|
朱清松,北管音樂家;1929 年出生於臺北。曾為臺北「共樂軒」北管弟子,爾後成為著名「小西園掌中劇團」的主唱,晚輩稱他為「松伯」,他的聲音高亢、穿透力強,加花轉韻繁複,並努力傳承北管音樂與戲曲,有時有應邀參與演出,或是應晚輩邀請幫忙後場。曾與「小西園」同赴美國十二州十所大學巡迴訪問,使得「小西園」成為北部傳統布袋戲的傳奇。

ZHU Qing-Song was born in Taipei in 1929. Initially a student in the Gong Yue Hsuan beiguan ensemble in Taipei, Zhu eventually became the main solo singer in the renowned Xiaoxiyuan Zhang Zhong (puppet) Theater Troupe. In later years, he was called “Uncle Song.” Zhu had a sonorous, penetrating voice, and was able to utilize innumerable ornamentation techniques. 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beiguan. Sometimes Zhu would participate in performances and help backstage for performances. He traveled with Xiaoxiyuan Toupe to perform at ten universities in the US, making the troupe the most famous budaixi (puppet theater) troupe in northern Taiwan.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2003年/臺北市政府頒發「文場終身成就獎(幕後主唱)」

獲獎: 

2005年/「臺北市九十四年地方戲劇(掌中戲)觀摩匯演」最佳幕後主唱獎

獲獎: 

2007年/「臺北市九十六年掌中戲觀摩匯演」最佳幕後主唱獎

獲獎: 

2007年/「銀髮族技藝薪傳獎」

獲獎: 

2012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

生平: 

出生與成長
1929年出生於臺北,1935年就讀大橋公學校(今大橋國小),他的童年便於大稻埕展開。在大稻埕,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都會舉辦霞海城隍祭典,並在大臺北地區進行繞境活動,對於朱清松來說,使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式的「裝閣」,可以看到各種表演以及「什音」,例如車鼓戲,划旱船、鬥牛陣、公背婆等。另一方面,他從小就愛看布袋戲,且後場音樂都是以北管為主,因此,朱清松從小就接觸許多這類型音樂。1940年,由於父親去世,不能單靠母親生活,加上哥榮坤本在雙連「義勇獅」學舞獅,因此,朱清松也開始參加義勇獅學習拳腳功夫。同時,日本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解除,原本禁止演外臺戲的禁令也消逝,沉寂已久的曲館紛紛開始活動,「共樂軒」舊有的老團員積極尋找新人加入,準備重新開館招生。

共樂軒好子弟
1945年,朱清松加入共樂軒,由於歷經皇民化「禁鼓樂」的時期,團裡的藝員久已不動樂器,不免有些生疏,必須聘請職業的老師擔任司鼓,指揮後場,其他文武場則由子弟負責,因此先後請來阿獅先、出身內行班的黃石用、臺北「長興陞」亂彈班出身並本學正旦的「添財先」、桃園大溪興安社的阿香先,以及前後場皆能的呂木村教授團員。朱清松日後不斷與京劇、聲樂、亂彈後場等師友學習,但阿獅先與呂木村是他的「開筆先生」。朱清松在共樂軒最早學的是大花,後來也嘗試過小生、老旦、小旦、正旦與丑角。

布袋戲界名聲揚
1948年,「哈哈笑掌中戲團」的主演王炎找朱清松幫忙客串演出,成了他踏入布袋戲界的轉捩點,也開始成為「哈哈笑」的固定班底。密集的演出需要,讓朱清松開始專注布袋戲後場的學習,他先拜劇團中的李子財為師,學嗩吶。在李子財的教導下,朱清松努力學習戲臺所需的北管音樂。此外,為了因應需要,朱清松隨平劇票房「三合社」的打鼓先生水龜先學了很多「便套」,以便應急。當時的布袋戲團很多,以京劇音樂為後場非常流行,亦宛然、小西園都唱「外江」,他積極學習外江京劇音樂。然而,布袋戲班並沒有為團員進行職業訓練,朱清松只得向外另覓明師。他先請趙德厚老師擔任他的私人老師,趙先生在日治時期便已來到臺灣,專教藝妲唱曲,他不單教朱清松唱曲,也讓後者對於京劇的脈絡源流,各派的差異以及與北管的關係有深入的認識。1954年,朱清松轉投李天祿的「亦宛然」,擔任二手絃吹,爾後唱曲,也同時進入中華票房學習,並曾粉墨登場演出。

小西園裡四十載
1966年,「小西園」要到新竹內臺演出,邱火榮建議向李天祿借將,請朱清松幫忙唱曲。後因公路山崩阻滯,朱清松無法回去,只好待在小西園,開始負責琴與嗩吶。在小西園期間,他仍不斷尋訪其他老師。1984年,「小西園」赴美國十二州十所大學巡迴訪問。至此,以邱火榮、朱清松、張金土、邱燈煌為後場,配合許王主演的組合維繫了三、四十年,長期的默契,無間的合作,使得「小西園」成為北部傳統布袋戲的傳奇。1986年,為了共樂軒的會員出殯需要弔辭,他向北管名師王宋來學習細曲。而中國京劇一級音樂家馬學義來臺講學時,他也跟隨學習。無止盡的學習,使他熟練後場各項樂器的操作。2009年,退休後的朱清松回復共樂軒好子弟的任務,與大家一同籌備共樂軒的百年大慶,並且繼續傳承北管音樂與戲曲,有時有應邀參與演出,或是應晚輩邀請幫忙後場。2012年獲101年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同年「北管」登錄文化資產,與張金土皆為資產保存者。

領域: 

北管音樂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29
逝世時間: 
2016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北
識別碼
M04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