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
《正字通》(中國清初著名字典,明末張自烈撰,共12卷)中對於「茗」字的註解:「今廣州素馨花或作那悉茗,段成式又曰野悉蜜出拂林波斯,花五出,白色,不結實」。據宇田川榕庵(1798-1846年,日本江戸後期的蘭學專家)所云,「那悉茗」及「野悉蜜」兩者皆為荷蘭名,應為根據原發音之翻譯字(頁四後頁、頁五前頁)
一種
俗稱「木香花」,據說是由琉球(日本沖繩縣)引進。枝幹似素馨,夏季花簇生,形似迎春花,花瓣尖,黃色,帶有香氣。《盛京通志》(中國清代官方主持編纂出版的地理書)中稱為「探春花」,《灌園草木識》(中國明代藥草學家陳正學撰)中云:「黃素馨終年有花,類似京師黃迎春,亦以花形似素馨而得名,殊無香也」。(頁五前頁)
翻譯:李翊媗;審訂:陳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