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1個藏品
麻雀
麻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麻雀》一曲靈感來自於譚恩美(1989)的書《喜福會》。書中某章節描述一群人一邊開心聊天,一邊打麻雀(麻將)的畫面,讓我想起了和兄弟們一起玩韓國棋的快樂童年時光。《麻雀》有五個不暫停的主要段落與三個章節。我持續性的使用modal techniques(我稱之為自由式)。
鬼忌
鬼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人類在遭遇致命的疾病與殘酷的戰爭後,許多人因此喪生,世界各地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紀念親友的方式、日子,也就是忌辰。藉由各種祭祀音樂混合為背景鋪陳,以摩斯密碼穿插,彷如瀰漫在空氣中的五味雜陳,有時清靜、有時驚慌,不也是許多人生的寫照?除了懷念親友,也有遠離疾病、戰爭與珍惜生命、愛好和平的涵意。
弦二協奏曲
弦二協奏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弦二”表達二胡的兩根弦,“弦二協奏曲”即是兩根弦所演奏出的音樂。這首協奏曲強調的是生活在現今社會中,一直接收不同的資訊與外來的刺激,使心靈、情緒、精神皆受到極大的起伏落差…。回想過去單純、簡單的生活,期望能沉溺在幻想的世界中,跳脫出現實的生活情緒。
秋風秋雨秋煞人
秋風秋雨秋煞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革命女詩人秋瑾(1875-197)因策動起義事敗而被攔,被處決訂寫下七字絕命詞:秋雨秋風愁煞人這句話被分為三段並作為三個不同樂章的主題:Ⅰ.秋雨 Ⅱ.秋風 Ⅲ.秋心,作曲家也正是從這三個角度去領悟並表現「愁」。 秋雨:中音嗩吶與小組 秋風:三弦與小組
回憶之聲
回憶之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的創作經驗是十分特殊的,在選擇歌詞上,我以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徘句(英譯)為主。Petrarch的十四行詩第一首摘其片段為呼應,即便是來自不同的文化、語系,透過個人的經驗,鋪陳了一個四個樂章的曲子,彼此有相關、延伸、對立與昇華。
弦風
弦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泱泱大地,悠悠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傲骨清風的氣節,生生不息的信念,坦蕩豁達的胸懷…出自對人類精神境界的深層思考,出自對生命的呼喚…(本曲榮獲文建會2O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絲竹室內樂暨吹打樂組第二名。)
憶江南
憶江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以二胡為主體,樂隊為背景,全曲不分樂章,用交響詩的結構一氣呵成,表現作者對故鄉的深切回憶。
藕絲
藕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 藕,藕 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蘇軾(宋)
雙溪戀歌
雙溪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雙溪戀歌」是由林建隆老師寫的詩,全曲分為四段。第一詩段及第二詩段是採用相同的曲調,第三詩段的音樂則運用有對比性質的新材料,第四段音樂則又回到開始與第一段的音樂相同。整首曲子瀰漫著純真及浪漫的風格,彈唱雖然簡單,但卻令人印象深刻。「雙溪戀歌」與「東吳百齡頌讚」兩首曲子,同為慶祝東吳百年校慶而作。
孟麗君
孟麗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元代才女孟麗君為救被權奸劉奎璧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一家,女扮男裝離家出走,化名酈明堂高中狀元,官居丞相。
孟姜女
孟姜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孟姜女哭城是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也是「七世夫妻」故事的第一世。敘述秦始皇時代,強徵百姓修築萬里長城﹐范杞良註1與孟姜女才新婚三天,就被徵召築城,結果一病而亡,託夢給妻子孟姜女,說長城邊寒冷,向她要寒衣穿。
周成過台灣
周成過台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周成是福建泉州人,為了渡海到台灣做生意,妻子月里典當飾物供他路費。不料,周成離鄉後數年不歸,當周父得知他迷戀上酒女郭阿麵,醉生夢死,拋妻棄父,氣絕身亡,月里在鄉親的資助下料理完公公的喪事,決心攜子渡海赴台尋夫。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故事背景為漢元帝時,王昭君本名王嬙,號昭君,美貌出眾,被選入宮。不料,因身無黃金賄賂畫工毛延壽,埋沒深宮。
馬前潑水(歌劇)
馬前潑水(歌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主題:「馬前潑水」的腳本是從平劇戲典裡找出來的。故事是描述一個書生苦讀多年卻一直未能中舉,家貧如洗,妻崔氏不能再忍遂與他離婚,後來朱買臣終於高舉得官歸鄉,崔氏想再與他合好,朱買臣於是要人將水潑於地上,表示潑出去的水沒辦法再收回。
醉扶歸與皁羅袍
醉扶歸與皁羅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盧炎在聽了昆曲、南管、彈詞等傳統音樂,就發生一個奇想:試試仿傳統來作一曲,於是選了「牡丹亭」中之一段「遊園」來嘗試。他以為這種嘗試也可以算是作曲的習題作業,希望藉由這個練習,而能漸漸的學習到如何寫一部中國的歌劇。
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取自戴洪軒詩的靈感,而這首詩是獻給德布西的鋼琴曲─「月光」;所以在曲子裡引用德布西”月光”的片段兩次。「月」是由幾樣樂器及人聲合起來的室內樂曲,此詩有神秘氣氛和憂愁感受。為了跟隨詩的內容,除了引用德布西”月光”的片段外,也引用一首較老的流行歌曲─「情人的眼淚」中的一些旋律。
東吳百齡頌
東吳百齡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東吳百齡頌讚」依據詩句,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都由合唱團擔任,第二段及第三段是以獨唱和重唱為主,配以合唱的片段及管絃樂的間奏。此曲為慶祝東吳大學建校百年校慶而作。由劉源俊校長委託創作,林建隆作詞,東吳大學管絃樂團及東吳大學合唱團聯合演出,並由東吳大學校友擔任獨唱及重唱。
撫劍吟
撫劍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創作動機來自一些描述戰爭電影的鏡頭片斷,全曲分三段,最後一段是合唱,歌詞是陶潛的詩:「擬古」,此詩之頭兩句「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本曲之名「撫劍吟」也是由此得來。全曲段落間無間隙而是一貫到底的整體。以酣戰後的黃昏,入暮的沙場,荒涼景象為想像的開始,最後合唱的段落,也是本曲內涵之總結。
林中高樓
林中高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十多年前由劉賽雲委託盧炎為「當代名家詞曲篇」獨唱會而作。這是詩人戴洪軒描寫對死亡的嚮往,在盧炎不疾不徐的節奏下,鋼琴部份以豐富的和絃色彩、無隙的連接,與人聲對話,交織成戲劇性的張力。時而高亢、時而低迴,樂句線條很美,無論在聲音或技巧上,都讓歌者的才情儘量發揮。
窗下
窗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主要名稱:窗下 (Under the Window)創作意念描述:採取較簡單而近似歌謠般的型態寫出,全曲大致是在降B大調的範圍之內。
魂樂
魂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鐘聲
鐘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鐘聲」這首詩的內容比較強烈,而且詩句的長度很長,所以盧炎採用了較大的器樂編制,以便於表達此詩之涵意。此曲編制為女高音、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I、中提琴II、大提琴、低音提琴;以詩人陳黎「鐘聲」為女高音歌詞。
浪淘沙
浪淘沙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浪淘沙」─是盧炎第一次嘗試以中國藝術語法創作的作品,盧炎憑著自己的想像,在節奏上、曲調上、裝飾上,也揣摹中國詩的吟唱,此曲於1979年,由美國賓州大學作曲家樂團首演,可說是盧炎第一個重要作品。
訴衷情
訴衷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訴衷情」是假以陸游這首悲壯的詩譜的曲,而由男中音來吟唱的作品。這也是盧炎第一首為男中音譜的歌曲。此曲主要是詩的吟頌,各種樂器的運用,也是以襯托出詩句內涵為主要的功能。音樂結構的材料是偏向於西方式的無調性,然而音樂整體的感受應當是屬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特色與趣味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