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個藏品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夜間版)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夜間版)
國立臺灣博物館
此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係1895年5月25日「臺灣民主國」成立時,送到基隆炮臺懸掛的「基隆旗」摹本。為臺灣民主國成立、乙未抗日戰爭歷史事件之珍貴史證文物。亦象徵當時臺灣抗割讓、政治主體性萌芽之政治發展與特殊歷史意義。
鄭成功畫像
鄭成功畫像
國立臺灣博物館
鄭成功畫像傳世有諸多版本,截至目前,對其生前儀象仍無絕對定論。臺博館藏鄭成功畫像據考訂,可能是傳世最早也最接近真實的鄭成功畫像。據日本總督府圖書館館長、著名的早期臺灣歷史研究者山中樵的說法,本畫原為住在臺北州的松山,靠近內湖庄後山陂(今南港玉成里)的鄭維隆的傳家之寶。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日間版)
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日間版)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2年臺博館修復「藍地黃虎旗」時,發現原來它是一幅雙面旗,一面的黃虎瞳孔圓睜,象徵「夜行虎」;另一面黃虎瞳孔半開如彎月,象徵「日間虎」。一旗兩面,一日一夜,兩虎形象不只是對應,也同時互補。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徐澍《臺灣番社圖》:乘屋、織布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徐澍《臺灣番社圖》:渡溪、射魚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劉永福激勵抗日諭告文
國立臺灣博物館
劉永福1894年奉令協防台灣,1895年馬關條約議定割台後,台北城秩序混亂,台民人心惶惶。台灣仕紳丘逢甲等人,率民推舉唐景崧擔任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5月15日唐景崧發佈諭告自主保台,並和南部劉永福聯合,23日發表「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宣示建立台灣民主國。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抗日軍之軍令督陣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旗為劉永福命人所製,乙末抗日之戰,中路將士多畏怯不前,永福為激勵士氣,特遣幕僚持旗督戰,其功用有如令箭。本旗為吳彭年所持用,八卦山之役彭年成仁,日軍近藤貞幹(1896年為台南縣嘉義支廳的屬員)在彰化街拾獲之物。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明治7年(1874)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所發「蕃社歸順保護旗第53號」
國立臺灣博物館
明治7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進軍牡丹及高士佛社,征伐途中各社皆獻物投誠,西鄉從道對投誠各社皆頒發一紙歸順票及一面保護旗,以示保護。據記載,旗證編號共53號,本標本即編號53號之歸順旗,其歸順票貼於旗之左下角。
平埔族風俗圖
平埔族風俗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幅絹本設色工筆長卷風俗畫,畫工富麗精細,其內容主要結合「潘敦仔行樂圖」及徐澍「臺灣番社圖」,再行摹繪而成。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徐澍《臺灣番社圖》:賽戲、猱採、鼻簫
國立臺灣博物館
徐澍於乾隆年間來臺遊歷,觀察各番社風土人情,並參考其他數帖早期相關圖繪,作此四軸采風圖,製成年份約為清嘉慶25年(1820)。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時期入藏,民國34年由臺灣省立博物館接收,一直典藏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