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1個藏品
米黃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米黃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此大襟衫衣身以米黃色緹花絲緞為底布,搭配寶藍色布料鑲緄緣邊,再配飾翠綠色織帶貼飾,亮麗且高貴。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以黑棉布為底,標準的屋形,頂蓋前片為方形,以盤金繡分隔圓形與六個條狀區塊,繡有太極、八卦、花卉等紋樣,後片為圓弧形,繡有太極,左右二側繡有玫瑰,正面前額處鑲有八個金屬圓片及圈環,象徵錢幣,並以盤金繡勾勒出花卉紋樣,自兩側延伸至背面。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以黑棉布裁製成碗帽混合風帽的形式,具有護頸披肩,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帽緣以藍色布條和花色織帶緄邊,帽前縫有花卉紋樣布片,頂蓋以藍色布條緄邊,使用盤金繡及彩線繡出蝴蝶、流雲等紋樣,正中央綴以一朵白色梅花。帽子內裡為紫色,頂蓋與帽身接縫處可見刺繡彩線之線頭痕跡。
紅地彩繡高跟弓鞋
紅地彩繡高跟弓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兩件一組的紅地彩繡高跟弓鞋,弓鞋因鞋底彎曲似弓而得名,又稱金蓮鞋。金蓮原指婦女纏足後的小腳,後演變為稱呼纏足所穿的鞋子。明清兩代弓鞋有高底、平底多種鞋型,樣式可分為眠鞋、尖口鞋、踏堂鞋、網子鞋、棉鞋、坤鞋、合臉鞋、皂鞋等樣式繁多。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兩件一組黑地繡花高跟弓鞋。早期臺灣社會,原住民族、客家族群女性除非受漢文化影響,普遍沒有纏足的習慣。閩籍女性多半纏足,而纏足標示著家族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容許女眷免於勞動,同時亦彰顯家族的教養與文化。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以紅色棉布為底,上以盤金繡及彩線繡出寶相花、魚鳥等圖樣,填滿帽身和緄邊之間,內裡為深藍色染布。帽頂亦繡有寶相花和鳳凰紋樣,繡工精美細緻帽後綴兩條米色飄帶左右交叉,左右護耳下方有圈環和球形扭扣,可於穿戴時固定。
紅絲質緹花大襟長袖女旗袍
紅絲質緹花大襟長袖女旗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旗袍以紅色絲質緹花材質製作,輪廓造型為平肩、長連袖、高立領,衣長約至腳踝,下襬二側開衩,領口、大襟、脇邊、開衩、下襬與袖口均鑲緄細窄的黑色緄邊,製作細緻色彩對比而美觀。
黑絲質對襟刺繡女褂
黑絲質對襟刺繡女褂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服裝是二十世紀初期漢族婦女傳統的結婚禮服,以黑色絲緞製作,立領、對襟、窄長袖,領緣、前襟、開衩(脇邊以及後中心) 、下襬、袖口皆以粉紅色絲緞鑲緄配色,裡布以粉綠色絲緞製作,前襟縫綴四對粉紅色絲緞做成的花扣,下端外加一對刺繡的綁帶,衣身前後、領片和袖子皆以彩線刺繡盤曲綿延的折枝花卉,花朵配色鮮麗嬌豔
水藍絲質緹花大襟鑲緄女衫
水藍絲質緹花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大襟衫為雙層布料製作,裡布為白色棉布製作,表布為水藍色絲質緹花布料,領緣、大襟、袖口(袖子反折呈挽袖形式)都搭配寶藍色布料做鑲緄緣邊,領子及大襟、袖口、袖口鑲緄分成許多層次,各層次間以金屬綜線釘縫,格線顯得閃動耀眼,中間搭配各色絲線以前盤金限刺謝的花朵草蟲圖案,精緻而優美。
黑絲質團花大襟長袖女旗袍
黑絲質團花大襟長袖女旗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旗袍以黑色絲質緹花材質製作,輪廓造型為平肩、長連袖、立領,衣長約至膝蓋,下襬二側開衩,領子先以斜布條包縫領圍再綴縫領子,領口、大襟、腋下各綴縫一對直布扣,脇邊以拉鍊縫合,年代應該是1940~50年代的產物,因為肩線為折雙結構,所以前中心必須以剪接中線縫合的方式製作,前中心縫合處在製作時精心地調整
黑棉質客家女藍衫
黑棉質客家女藍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黑棉質客家女藍衫,藍衫大襟鑲緄配色布料之外,無任何織帶闌干裝飾,屬於六堆客家年長婦女的服式。
黑色絲質立領七分袖大襟女衫
黑色絲質立領七分袖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色絲質立領七分袖大襟女衫,黑色絲質布料有萬字紋的暗紋組織,衣身短小下襬約略外展、袖子為七分長度,下身搭配寬闊的大襠褲,整套服裝簡單無刺繡紋飾。
紅地壽字紋百褶裙
紅地壽字紋百褶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件緹花紅裙的裙腰為米色布,縫綴兩片裙幅成一片裙樣式,裙腰兩側有繫繩,裙面裝飾部分,裙門四周及裙擺做藍色緄邊,內層再裝飾有米色織帶,上面繡有壽字紋、盤長紋、回字紋,裙門兩側褶襉做百褶。壽字紋寓意長壽,盤長紋、回字紋均有無窮之意,故此件百褶裙的紋樣寓意長壽綿延。
黑絲質大襠女褲
黑絲質大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件為黑色絲質寬闊的女大襠褲,整套服裝簡單無刺繡紋飾。但特別的是大襠褲的褲腰頭部分,使用的是印有日本國旗(太陽旗)圖紋的棉布,可能是取用自日常生活使用的旗幟或包袱巾等布料,穿著起來時看不見腰頭部分,卻呈現出時代的印記。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黑棉質客家女合襠褲,以黑色棉布製作,褲子脇邊折雙,前後襠部分剪接斜布增加活動量,腰頭接縫藍色棉布,是典型的客家大襠褲形式。
黑地蝴蝶紋刺繡風帽
黑地蝴蝶紋刺繡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蝴蝶紋繡花風帽,以黑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內裡為深藍色,邊緣以粉色線及織帶緄邊,頂蓋繡有蝴蝶紋樣,左右懸掛盤長結與流蘇垂飾。
黑地彩繡虎頭帽
黑地彩繡虎頭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虎頭帽,以黑棉布為主體裁製成圓柱狀碗帽造型,帽前正中央拼縫一虎頭造型繡布,虎頭以黑色布塊為底,以紅、桃紅、淺粉紅三色線繡出面部特徵,老虎笑眼疵牙裂嘴露齒十分可愛。帽身左右兩側護耳處各繡有一隻紅色老虎,老虎仰首屈肢,形貌較為抽象。
黑絲質大襟鑲緄女背心
黑絲質大襟鑲緄女背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臺灣漢族婦女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還有一種稱為「祫」的背心,是一種穿在大襟衫外的無袖短衣。此種服裝衍生自清代的「緊身」,又稱為「馬甲」或「坎肩」,在清代婦女服飾中,立領、無袖的合身衣,根據《釋名·釋衣服》記載:其最初形式為其一當胸,其一當背,故名裲襠---今俗名「背心」。
黑地蝴蝶花卉紋刺繡碗帽
黑地蝴蝶花卉紋刺繡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黑布裁製成狀元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及風帽的護耳部分,內裡為紫色染布,略磨損與褪色。頂蓋邊緣以淺綠色繡線加金色線緄邊,上面以彩色布塊、織帶和繡線縫製出蝴蝶紋樣,左右懸掛盤長結與流蘇垂飾。帽前和左右護耳以彩線繡有公雞、錦雞、孔雀等鳥禽穿梭於梅花間的紋樣,並逢有環形銅片,象徵錢幣。
藍絲質立領大襟女衫
藍絲質立領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藍色絲質立領長袖大襟衫,通身素色無文飾,短衣身、袖子的長度亦為七分長袖,袖管有剪接縫線,應該是因為布料寬度的限制而作的接合。
藍棉質大襟喇叭袖女衫
藍棉質大襟喇叭袖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藍色棉質立領長袖大襟衫,素色無文飾,衣身短小下襬外展、袖子成喇叭袖型態,袖管有剪接線,應是布料寬度限制而作的接合。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棉地條紋織帶飾邊女套褲。本件套褲附有褲腰,腰頭布為米黃色,略磨損,一端有圈環、一端有紐結,穿著時可相互扣合。兩褲管以大紅色棉布裁製成,呈直筒狀,褲腳緄黑色、深藍色布條與彩色花紋織帶,呈條紋狀,褲管內裡上緣鑲藍色布邊,褲管和部分織帶有破損痕跡。
藍棉質立領大襟女衫
藍棉質立領大襟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為藍色棉質立領長袖大襟衫,素色無文飾,衣身短小下襬外展,袖下和衣襬皆有剪接線,應是布料寬度限制而作的接合。
黑絲質大襟短袖女旗袍
黑絲質大襟短袖女旗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旗袍以黑色絲質製作,平肩、連袖、短窄立領,衣長約至膝蓋,下襬二側開衩,領口、大襟以及腋下均無布扣或盤扣,而是使用暗扣來扣合,脇邊以拉鍊縫合,年代應該是1930~50年代的產物,肩線折雙,內襟處必須以剪接縫合的方式製作,可以節省布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