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個藏品
王劍寒
王劍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劍寒,1915年生,江蘇省上海市人。曾任職於藝華影業公司,抗日期間在重慶先後擔任中央電影攝影場與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師。1940年,與張宏康共同為《打漁殺家》掌鏡,同年拍攝《青年中國》等劇情片。1945年,拍攝《南京受降》等新聞片。
吳家駿
吳家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吳家駿,1928年10月22日出生,中國上海市人。父親為導演吳文超,其弟吳家駒也是電影攝影師。
華慧英
華慧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25年11月20日出生於中國上海。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回到寧波。父親開餐館,而母親不識字,卻能以英語與英國同事溝通,任職上海英商和記洋行,擔任女工管理工作。
蔣超
蔣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蔣超,1926年7月15日出生,四川省廣安縣東嶽鄉人。父親為嫡傳中醫師,父親去世後,母親含辛茹苦,將子女四人扶養長大,因家境清寒,小學畢業後即停止升學。
王士珍
王士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王士珍,1909年2月21日出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年少因求學而寄籍上海,就讀私立大同大學時,正值西洋電影科技傳入中國、電影技術在上海興起,因此觸發從事電影藝術的志向。
祁和熙
祁和熙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祁和熙,1919年9月18日生,江蘇省鹽城市人。於中國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電化教育科專攻電影攝製,1947年畢業後,任職廣西省政府教育服務處,不久轉任教育部電影製片廠技術員、技師等職。
張進德
張進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進德,1909年10月18日生,河北省天津市人。自小愛好攝影,1928年,偶然拍攝一組國民革命軍河北總指揮白崇禧的新聞照片,受到白氏賞識,並邀請他擔任戰地攝影記者,拍了近千張的戰地新聞照片,其後又費時半年拍攝紀錄片《北伐完成記》。1929年,經演員王元龍介紹到上海的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工作。
方壯猷
方壯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方壯猷,1915年11月19日出生,安徽省桐城縣人,父親早逝,由寡母養育成人。二十歲時,畢業於桐城高中,年輕時嚮往從事電影技術工作。1936年,到南京進入中央電影攝影場,擔任照相工,該廠旋即於1937年的中日戰爭爆發後,隨中央政府遷至重慶。1943年,在重慶家入中華教育製片廠。
陳繼光
陳繼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11年5月7日生,湖北省武昌市人。出身於上海明星公司的攝影組,受過嚴格的師徒制訓練。1936年,受聘於武漢電影製片廠 —— 後改名中國電影製片廠,奉派赴前線拍攝戰地新聞。
鄭潔
鄭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鄭潔,1930年6月6日出生,河北省北京市人。祖父為富農,父親為國民小學教師兼任鄉長。 1959年,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第四期影劇戲後,台製廠長龍芳以軍職外調方式,將他調入台製廠擔任助理技師。第一部掌鏡作品為陳文泉導演的《樹的故事》,之後陸續拍攝了許多新聞片和紀錄片。
莊國鈞
莊國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莊國鈞,1905年出生於中國江蘇,小時候在家鄉私塾跟著老師讀四書五經,並沒有到中學就讀。1921年到上海,對剛流傳到上海的照相技術產生很大的興趣,便進入但杜宇創設的上海影戲公司學習攝影工作,展開電影攝影事業,數年後成為上海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曾應聘到香港、泰國、越南與南洋等地拍攝紀錄片。
曾仲影
曾仲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曾仲影,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本名曾麒麟。中學於廈門鼓浪嶼就讀由英美教會合辦的英華書院,該校十分重視音樂教育,因此奠定了音樂發展的基礎。1941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廈門大學就讀歷史系。1946年2月來到台灣,考上台灣廣播電台,擔任閩南語新聞播音員,也製播廣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