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0個藏品
排灣族雙管鼻笛
排灣族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鼻笛已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排灣族平和村有百步蛇紋雕刻的雙管鼻笛又最具代表性。 排灣族的雙管鼻笛(raringdan)以北排灣Vutsul系統的平和村會吹奏的人數最多、鼻笛的形制最具代表性,且有關於鼻笛聲模仿頭目家祖先百步蛇以翹起的吻端發聲的傳說。
排灣族雙管口笛
排灣族雙管口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排灣族雙管口笛(paringed)存在於北排灣的Raval系統村落。雙管口笛的吹奏者原居住於三地門鄉大社村、德文村、賽嘉村。這個系統雙管口笛和單管口笛都稱為paringed,可是吹奏者的最大目標都是雙管口笛,認為比較有韻味。雙管口笛的竹管比較細,一管有五個指孔,另一管無孔,吹口有木塞。
口琴(雙簧帶筒)
口琴(雙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製琴身,銅製琴簧。二簧根部平行置於二簧孔上端,琴之部分削成淺槽,上再用細籐皮穿繞二槽間及其兩旁的長方形小孔,且各墊的小竹籤於籐皮與簧上端之間琴簧根部固定,下端則可自由振動於簧孔間。琴上下端各鑽一小孔為繫繩之用,琴身呈半發狀。琴筒長7.7cm、筒徑2.2cm。口端開口,底為竹結。
竹笛
竹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笛為二節的竹做成,表面都刻有線條花紋。 竹笛上半部刻有「中華民國卅六年六月一日 林河內三男 來義」字樣,並刻有軍機圖樣。 竹笛下半部刻有「民國拾玖年伍月六日」字樣,並刻有坦克車圖樣。
竹笛
竹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笛是一節的竹做成。此竹笛上方刻有「民國卅六年六月一日 林河南 三男 來義」等字樣,並有戰鬥機、坦克車等圖樣刻紋與百步蛇紋環繞笛身。推測人名為竹笛製作者的漢名及生日資訊。
雙管鼻笛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鼻笛上雕刻有太陽‧雨‧壺‧山‧白步蛇等花紋,一端各有一洞,並繫有鉛線。另一端一管有三孔,此端另有一孔以黑膠帶封住,鼻管兩端各以線線繫綁。
竹口琴(單簧)
竹口琴(單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單簧。
竹口琴(雙簧帶筒)
竹口琴(雙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竹片為琴身。表面凸出,裡面凹入。中央部份挖出。枝很薄,簧槽及簧溝呈三角形,底部固定。他端懸空。簧為銅質,一簧已失。兩端繫以細線。筒以竹為材。外套以竹蓖編的圓套。木塞,以雙股的圓繩連起。
口琴(單簧帶筒)
口琴(單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背面5.0cm部份削成薄片,琴身為竹製成。表面凸出、反面成凹狀。琴筒是放琴的,亦為竹製成。琴兩端有小繩繫住。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二端有琴帶一端呈U形,截面稍彎,二端較厚簧槽部削薄,柄中央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簧根以籐皮固定在琴柄上。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縱截面稍彎,一端呈V形一端呈U形,二端較一存竹肉,有二琴帶,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簧舌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些,簧根以竹片籐皮紮在琴柄之一端。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成,上有二琴帶,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鐵片製較簧槽為小,一端器名為弧形單鐵簧口琴。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柄為竹製二端呈U形,中央有一細長簧槽。簧為鐵製比簧槽稍小些,簧根以鐵絲片固定在琴柄一端。竹柄縱面稍彎,有二琴帶。二端稍厚存竹肉,簧槽部削薄。器名為弧形單鐵簧口琴。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縱面稍彎,一端呈U形。二端較厚存竹肉,有二琴帶。中央削薄,有一細簧槽中置琴簧舌。琴簧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些,簧以竹片籐皮紮琴柄的一端上。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鋁管口笛
鋁管口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鋁管兩端加套膠管制成,鋁管漆成紅褐色,上有六孔‧兩端套住之膠管一長一短,長的一端有二個孔洞,上雕飾菱形圖飾,短的一端上亦雕有同樣圖飾。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柄為竹片剖製成,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有琴帶,一端呈U形。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較簧槽略小的鐵製琴簧,置於其中,簧根用鐵絲及竹片紮在琴柄一端上。器名為弧形單鐵簧口琴。
木鼓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口琴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簧為銅片製,一端寬,一端尖,簧根用籐紮在琴柄上,琴柄為竹片製,有長縫比簧稍大些,二端有琴帶。琴柄縱面彎曲,二端較厚存竹肉,中間削薄。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口琴(單簧帶筒)
口琴(單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琴身為竹片製成,末端凸出,反面呈凹狀。琴筒為放琴上用,亦為竹製,琴兩端有小繩繫住。
竹口琴(單簧)
竹口琴(單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單簧,已無簧片。
口琴(雙簧)
口琴(雙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竹筒內有單簧及雙簧口琴各一,以竹片為琴身,表面稍凸出,裡面稍凹入。簧槽呈不規則形,挖空。簧為銅質,呈三角形。底部固定,頂懸空,兩端各繫以小細線。
有腳青銅鈴
有腳青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鈴三枚 1. 長3.2cm、寬1.2cm。黑色,上端腰部有一圈圈之方格。 2. 長4.3cm、寬1.6cm。黃色,兩腳不對稱,大小不一,一腳破損。 3. 長4.0cm、寬1.7cm。白色,光滑,各銅鈴之腳向兩側慢慢張開。頂端上有銅環,以便麻繩穿過。
有腳青銅撞鈴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有腳青銅撞鈴三個,以麻繩穿成一串,中間一個較大,長5.0cm、寬1.8cm。兩旁的兩個等大,長4.0cm、寬1.5cm。撞鈴之腳向兩側分開,愈分距離愈大,腳愈到末端愈瘦小。撞鈴之頂端有一突出之圓圈,以便麻繩穿過。
青銅圓鈴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青銅圓鈴四枚 a‧a&b 兩枚僅剩半個。 c‧周長9.5cm。下端破損,只剩下大半個,兩面有突出條紋,如人面狀。 d‧周長7.2cm。下端破裂,光滑,紋很不明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