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19個藏品
松鼠皮製煙袋
松鼠皮製煙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成不規則狀(狀似松鼠)。製法稍特別,多以松鼠皮縫成。如捉到松鼠殺死後不得損破身體上的皮毛,將其頸部用刀割開一圈,一手拉頭,一手拉尾,兩手反方向用力拉,松鼠的皮自然會與肉分開如脫殼一般。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籐條作夾條縫紮法。兩邊籐條缺,底有破洞。身呈圓形,近頸部有一圈籐條,已餘半圈 用夾條縫紮法,頸部二條籐條穿過。口為夾條縫紮法之修緣,已有破損,身二邊各有一條籐條編成三角耳形,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二角上。
籐簍(有蓋)
籐簍(有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簍,底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四周用藤條繫著,用夾條縫紮法。身寬96.4cm,頸寬73.5cm,身為斜紋編法,在高20.0cm處有一圈籐條。相對之兩邊各有一條長47.6cm籐條,二頭繫在底之籐條上,成三角形向上紮。提耳長101.0cm,二頭成鉤形,勾在邊上之籐條上。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採集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採集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陶甑(蒸米用)
陶甑(蒸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器物為圓桶狀,質地很粗,外為黑色,內為黃色,底部有小圓孔數個,為圓底,腰部略凹進,為全器最小的部份,腰部兩側各有一把柄。
葫蘆
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色,上部瘦長,口徑頗大,腰部圍一人字形編法編成之籐圈,又繫一布條,布條上繫一長約16.0cm之竹條。(盛水用)
木甑蓋
木甑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甑圓形有蓋,蓋為兩塊木塊釘成,中間有一縫,寬0.5cm。與縫垂直方向有一橫木為柄。柄長26.3cm、寬2.3cm、高3.4cm。頂上二端向下削小。中央有一長6.7cm、寬2.3cm、高1.8cm之長方形空洞,以便手之把持。有一角上破損一塊。
木甑
木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壁厚不一律,口部較薄,中間較薄,腰部有二把手,便於移動,內壁上下垂直,變化較小,唯靠近底部處有一突出的厚邊,為放置竹篾之用(竹篾已經不見),這個邊不是原來與木甑連在一起的,而是另外用釘子釘上去的。
鍋墊
鍋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墊:墊的功用是在製坯時支持陶坯使製作者便於工作。最理想的墊是破壞了的陶器的口部。由於每一隻陶坯均需一隻陶墊的緣故,如果破陶器製成的陶墊不敷使用時,也可以使用代替品,如鐵鍋、陶碗等。
插羽籐帽
插羽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帽頂:紅絨線綁著一束豎立的野雞毛,帽子後半部綁著扇形展開的野雞毛。 帽前:二野豬牙對稱綁著,中間有紅絨線球,野豬牙集會處,插上二束野豬毛(深褐色)。 帽沿:1.7cm加篾紮邊法。 帽編法:簡單合縫螺編法,有下顎帶。
帶柄木盆
帶柄木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帶柄木盒為長方形,黑色,寬之二側較厚,木盒之邊皆為梯形,全器光滑,略有刻痕及破損處。
木匙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全部以木為材,是一塊整的木頭刻成的,匙身呈桃子形,柄與身成120°的角度,柄部上端稍與匙身平行,微微向下凹,柄的下端有支足。
竹匙
竹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全部以竹為材,匙身以竹的自然形狀刻成,開口處呈斜坡狀,柄部與匙身相連在一起,以自然的趨勢刻成的,匙身與柄部成160°的角度。
竹匙
竹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全部以竹為材,匙身以竹的自然形狀刻成,開口處為斜坡狀,柄部與匙身連在一起,利用自然的趨勢刻成,匙身與柄部約成160°。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陶瓶,底為圈足。 唇厚0.5cm 器深16.6cm 頸高3.8cm 腰徑13.0cm 頸徑5.0cm 硬度2.5° 足高3.2cm 器形指數36.2cm 底厚0.6cm 口徑9.0cm (石磊1960:102-106)
陶瓶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母杯,祭祀時持有者使用。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樹皮布製成背帶
樹皮布製成背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背帶計兩條,為婦女背負幼兒時所用,該種樹皮較白且柔軟。如砍取的樹皮細而長時,不適合作衣服、被褥等時,即當作背負嬰兒使用的背帶。背負嬰兒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將嬰兒揹在背上用背帶綁之,另一方法將嬰兒側掛於胸前。
編籃
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祭師於祭祀時用的編籃,底與身皆為斜紋編法,修緣為夾條縫紮法。有二提耳,提耳為長32.2cm的籐條彎成,紮於籃身上。二耳之間用一條長33.5cm麻繩聯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