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197個藏品
成博曬陽趣
成博曬陽趣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起~飛~
起~飛~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左鎮動物群
左鎮動物群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父紀念館映池館景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1980年代國父紀念館館景-2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父紀念館正門頂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父紀念館屋頂飛簷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四季長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葉公超、金勤伯、高逸鴻、胡克敏、趙松泉、邵幼軒、馬壽華等7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四季長春〉。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作畫留影,左起:金勤伯、馬壽華、邵幼軒、高逸鴻與龔書綿伉儷。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大壑雄風〉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林玉山、陳雋甫、吳平、歐豪年、陳子和等5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大壑雄風〉。 圖為合繪名家等人紀念留影,左起:陳子和、林玉山(左3)、歐豪年(左4)。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國父在臺灣〉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又銘、梁中銘、季康、陳丹誠、李奇茂、傅狷夫等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國父在臺灣〉。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季康、梁又銘、傅狷夫、陳丹誠、李奇茂。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1974年〈橫貫攬勝〉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4年國父紀念館邀集張穀年、姚夢谷、劉延濤等3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橫貫攬勝〉。 圖為合繪名家紀念留影,左起:姚夢谷、張穀年、劉延濤。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1975年〈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葉公超、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胡克敏、季康、姚夢谷、陳子和、傅狷夫、陳丹誠、邵幼軒、吳平、鍾壽仁、歐豪年、范伯洪等16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2021年〈蓬萊風華〉合繪名家與畫作合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2021年國父紀念館邀集梁秀中、江明賢、黃光男、羅振賢、蔡友、邱定夫、張伸熙、林昌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名家合繪水墨畫〈蓬萊風華〉。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1978年〈松柏同春〉合繪名家留影
國立國父紀念館
1975年國父紀念館邀集黃君璧、張大千、葉公超、劉延濤、高逸鴻、金勤伯、胡克敏、傅狷夫、姚夢谷、季康、陳丹誠、陳子和等12位名家合繪水墨畫〈松柏同春〉。 圖為合繪名家作畫留影,左起:陳丹誠(執筆者)、高逸鴻、劉延濤(執筆者)、陳子和(執筆者)、季康(後立者)、姚夢谷。
藍蔭鼎與恩師石川欽一郎合照 1924年(翻攝)
藍蔭鼎與恩師石川欽一郎合照 1924年(翻攝)
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
翻攝自蕭瓊瑞《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2018年,頁134。
參與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的合作協議書
參與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的合作協議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柏克萊-伊利諾-馬里蘭聯合陣列望遠鏡(BIMA)為最早期的毫米波干涉陣列之一。是我國天文學界「以設備製作換取前沿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第一例,是重要里程碑。合作協議書由中央研究院吳大猷院長簽署。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第一屆臺北天文物理研討會於1991年3月在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65位參加者中約20位為臺灣天文學者,40多位是歐美天文學家,如Roger Blandford教授,George Rieke 和 Marcia Rieke 教授夫婦。
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
BIMA毫米波干涉陣列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柏克萊-伊利諾-馬里蘭聯合陣列望遠鏡(BIMA)為最早期的毫米波干涉陣列之一。是我國天文學界「以設備製作換取前沿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第一例,是重要里程碑。
發展天文學門十年規畫書提要草案
發展天文學門十年規畫書提要草案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海內外專家學者於1991年組成了天文規畫委員會,針對我國發展天文研究進行為期十年的全面長期規畫,包含建立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及參與國際合作等等。規劃書建議分別由中央研究院設立「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及由國科會支持,設立國家天文臺,促進國內各大學的天文研究發展。
徐遐生與林家翹
徐遐生與林家翹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2005年,時任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的徐遐生院士,前往北京清華,頒贈榮譽博士學位給恩師林家翹院士。林家翹院士為徐遐生院士就讀MIT時的指導教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