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2個藏品
唐織 白地七寶連紋紫藤模樣
唐織 白地七寶連紋紫藤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紫藤的花房、綠葉都以「縫取織」技法織出,效果如同刺繡,是一件細節考究的佳作。
厚板 藍地唐獅子模樣
厚板 藍地唐獅子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獅子被視為百獸之王,且作為祥瑞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用於紋樣表現。
半臂 紺青色地花菱斜格子紋
半臂 紺青色地花菱斜格子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半臂」指無袖的上衣。這件半臂上的刺繡和織錦面料等,都使用了古意盎然的中世風格紋樣。
唐織  金地松帆模樣
唐織 金地松帆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底的部分用金線通過全幅織出。這樣織法華麗的唐織,象徵著大名家的雄厚財力。
長絹 紫地扇牡丹菊圖案
長絹 紫地扇牡丹菊圖案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件被稱為長絹的能劇戲服,原本是貴族少年的服裝,在能劇中則作為跳舞的女性或男性角色的鎧甲來使用。這件長絹在紫色布料中織出富有女人味的優美圖案,應該是一件女性角色的戲服。穿在身上時,寬大的袖子一定會隨著舞姿而飄舞,令舞臺效果更加出眾吧。
越穀雛
越穀雛
東京國立博物館
厚板 藍茶段立湧小竹胡枝子模樣
厚板 藍茶段立湧小竹胡枝子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吉祥紋樣—竹子的下方,配置有職紋樣(指依貴族公卿的官階高低所定的紋樣)「立湧紋」作為背景。用於神靈或身份高貴的角色。
小忌衣 淺蔥色天鵝絨地菊水模樣
小忌衣 淺蔥色天鵝絨地菊水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武將或身份高貴的男性角色在室內穿用的服裝,通常穿在白色小袖和服外面。
立雛(次郎左衛門樣式頭部)
立雛(次郎左衛門樣式頭部)
東京國立博物館
身體部分用紙製作,是一種樣式古老的雛人偶。
天冠
天冠
東京國立博物館
天冠
天冠
東京國立博物館
古今雛
古今雛
東京國立博物館
眼睛嵌以玻璃,表情也富於寫實性。江戶時代此種稱為「古今雛」的人偶在關東地區廣受歡迎。
享保偶人
享保偶人
東京國立博物館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九州國立博物館
本品是蘇門答臘島楠榜省禮儀時用的傳世牆壁裝飾物。 將用極細的線織成的兩米多寬的棉布整面染成深茜色,表現山水花樣。瀑布從用多層重疊矩形所表現的多石的山上流下來,其水流變成水池。聚集在水邊的仙鶴和水鳥、粗大的松樹和長著苔蘚的岩石等,印花布由具有東亞風格的基本圖案所構成。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九州國立博物館
名物裂泛指在鐮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從中國等地帶回來的染織品中,被大名家及神社和寺院等收藏的極品布料,或是用於作名茶具袋及包茶器的袋子,亦或是作為掛軸的裝裱用布而倍受珍視的布料。本品是傳入加賀前田家的名物裂的一部分。
陵王裲襠 雲彩團龍模樣
陵王裲襠 雲彩團龍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舞樂《陵王》取材于中國北齊的蘭陵王(又稱「羅陵王」)因過於美貌而佩戴猙獰面具出陣的故事。
袍 淺蔥色平絹地蠻繪
袍 淺蔥色平絹地蠻繪
東京國立博物館
袍上的獅子團紋稱為「蠻繪」,是在木版上雕刻紋樣後再以墨印製到袍上的。這類飾有蠻繪的衣袍用於武舞。
舞樂裝束 陪臚(裲襠、袍、袴)
舞樂裝束 陪臚(裲襠、袍、袴)
東京國立博物館
手持矛、盾、太刀的四人表演武打舞蹈的裝束。帶有毛邊的裲襠展現英勇姿態。
刺繡孔雀圖屏風
刺繡孔雀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體現了飛翔天空的雌雄孔雀。
舞樂裝束 貴德(裲襠、袍、袴)
舞樂裝束 貴德(裲襠、袍、袴)
東京國立博物館
表演中國故事中武將勇敢戰鬥的樣子的舞樂裝束。
小袖 茶平絹地椿枝垂柳掛軸模樣
小袖 茶平絹地椿枝垂柳掛軸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小袖一名來自於袖口狹窄之意,是當今和服的原型。這件小袖上的山茶花、掛軸等圖案是採用日本獨有的染色方法——友禪染表現出來的。如繪畫般自由配置圖案是友禪染的特點。請大家仔細觀察纖細的白色輪廓線。這部分是放置上粉漿以防布料染色製作的。為了不超出這些粉漿線條而用筆對圖案上色。可以看出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術。
小袖 黑緞子地波紋鴛鴦模樣
小袖 黑緞子地波紋鴛鴦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劃出弧形的網紋被大膽地變形化,形如翻卷的波浪,也形如竹筍。
打掛 白綸子地貝桶模樣
打掛 白綸子地貝桶模樣
東京國立博物館
「貝合」是找出相配的一對貝殼的遊戲,貝桶即裝盛「貝合」道具的器具。因含「成雙成對」之意,貝合紋樣常見於婚禮器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