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96個藏品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將一般傳統休閒性的歌曲旋律加入「我們到河裡去捕魚...」的歌詞之後,就變成了具有現代創作型風格的歌謠,而且在一人領唱之後,眾人還是延續著傳統的方式,以答唱來應和,呈現了因應靈活而又有富於創意的音樂現象,是阿美族音樂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創作方式與變遷型態。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豐年祭是以男性年齡階級為中心來運作的,日據時代之前,女性是不得參與祭典歌舞的。目前北部阿美族豐年祭的這種禁忌已經瓦解。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年長婦女獨唱,而且還有旁人輕微鼓聲的伴奏,但是鼓聲固定的節奏因為不符合歌唱旋律的自由變化而一度中止。這首歌謠的旋律很長,而且也加入了許多的歌詞,是一種新的創作型歌謠,在日治以後,這種類型的歌謠有逐漸風行的趨勢。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長老獨唱,而且還有兀自進行的輕微鼓聲伴奏,顯得有點怪異和特別。長老的歌聲非常具有傳統的特色,但是這種獨唱的現象,若以阿美族音樂文化的特質來詮釋,則應該是他自己重複的唱了一次答唱的樂句。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巫師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巫師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巫師歌謠,是巫師們祭祀祖先、鬼神或過世巫師的歌,歌詞以虛詞為骨幹,但是會即興的加入神名及相關的語彙。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雖然是由男性領唱,但是這首歌在一般的使用上,還是以女性為主。領唱者在其中還加入了日本語,答唱部分則男性及婦女都有,是屬於休閒、娛樂性的歌舞音樂「misalokiaw」。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的阿美族歌謠,這類歌謠不能在豐年祭當中呈現,但是可以在結束之後演唱。相對於男性為主的豐年祭歌謠,這類歌謠則以女性為主,阿美族語稱為「misalokiaw」,是具有休閒、娛樂、表演性質的音樂類型。
婦女迎賓舞歌
婦女迎賓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歡迎貴賓、朋友來臨時所演唱的歌曲,通常都由女性來演唱,以表示歡迎之意,後來男性也加入演唱。這一首歌曲,後來則在聚會場合之前,若有貴賓蒞臨會場時,由婦女來演唱此曲。
青年之歌
青年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阿美族的男性,年輕時都必須住在聚會所(adawan),以保護全村環境及農作物的安全。這些年輕人們則在聚會所住到約二十五、六歲時才離開。此首歌曲即是準備離開聚會所、結婚時所演唱的歌,歌曲中充滿著離別時哀傷的氣氛。
合家歡
合家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豐年祭的第一天salitapod晚上,眾人紛紛解散離去時,仍有些未盡興喝酒的族人,挨家挨戶地要酒喝時所演唱的歌曲,本來回到家的族人,聽到這一首歌之後,也會紛紛的加入一起來唱。
豐年舞曲
豐年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的最後一天gahahayan時,族人一面跳舞、一面變換隊形時所演唱的歌曲,有時則在此時邀請來參加豐年祭的人一起下場跳舞,達到眾樂樂的目的。
老人除草歌(二)
老人除草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老人除草歌的一種,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老人除草歌(一)
老人除草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過去老人家除草時所演唱的歌,拔除的是小米hafai週邊的雜草,除了一邊拔草之外,也一邊將多餘的小米拔除。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結婚叮嚀歌
結婚叮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結婚場合中所演唱的歌曲。若在一般場合中演唱,則稱為「勉勵歌」。內容主要呼籲子女們要孝順父母。歌曲中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加入演唱。內容主要勉勵子女要好好做人,孝敬父母親,是一首十分感傷的歌曲。曲調與祝婚歌略不同。
木杵擊石歌
木杵擊石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原本是由木杵來演奏的樂曲,後來則改以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歌曲主要模仿木杵敲擊石頭所發出的聲響。後來則填入與教會相關的歌詞,並於教會中演唱。
童謠︰公雞
童謠︰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才擁有的傳統歌謠。內容敘述一隻正在吃東西的大公雞,被一個住在後山且自認為是博士的RUMAV擊打的情形。此曲後來則引伸為呼籲大家愛護動物的歌曲。
感恩歌
感恩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曲改編自教會的歌曲,內容主要感謝上天及父母親。歌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隨即加入並直到樂曲結束。
口簧獨奏
口簧獨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布農族和台灣其他南島語系諸民族一樣,所使用的樂器並不多,口簧琴為其使用的樂器之一。
童謠︰吃果子
童謠︰吃果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無特殊意義。
童謠︰逗小孩快長大
童謠︰逗小孩快長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是由一位長者一面逗小孩一面希望他快長大的歌。
豐年祭青年歌
豐年祭青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其間演唱的歌曲,從第一天salitapod、第二天pitalaman、第三天piholoan到第四天gahahayan都演唱。由年輕人演唱,老年人亦可加入演唱。
獵獲凱旋歌
獵獲凱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大家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目前流傳在新社噶瑪蘭地區而在豐年祭當中所演唱的舞歌「大家一起來」(qasusurun pa ita ya),是由新社部落的潘金英女士,於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在宜蘭五結鄉利澤簡促進會噶瑪蘭族演習營當中,為了讓學員能很快的瞭解噶瑪蘭語,因此將一首阿美族豐年祭時所唱的民歌,把原來的阿美語歌詞,改編成

頁面